應城市著力推進產業扶貧,從根本上增加農民收入,形成增收致富的持久效果。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7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33家,省級示范農場11家,新增“三品一標”企業3家、標志產品19個。
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各鄉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按照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著力培育1-2個特色支柱產業,打造1個以上有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努力為貧困人口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貧困村發展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業態;加強農機、農技、疫病防法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到2018年實現現代服務業對貧困村的全覆蓋。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實施農家樂創業扶持項目,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旅游資源、扶貧資金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參與旅游開發,拓寬貧困戶增收門路。
大力發展信息物流業。大力推進“互聯網+扶貧”,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引導貧困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進入市場,打通貧困地區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
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基地帶動到戶、能人帶動到戶、合作組織帶動到戶、龍頭企業帶動到戶,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上獲得穩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