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安縣公共財政支出繼續向困難群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在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三農”等方面提高了補助標準,擴大了補助范圍,提升了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在過去的2015年,德安財政在服務“三農”、教育投入、社會保障、民生工程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全縣人民的“獲得感”日益增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據統計,2015年德安縣預算專項安排新農村建設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金425萬元,全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城鄉一體化”工作。大力推進農村“一事一議”獎補項目,項目總投資884萬元。 進一步完善“一卡通”綜合服務平臺,全年通過“一卡通”發放財政涉農補貼10633萬元,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率達100%?;I集“財政惠農信貸通”風險補償金1150萬元,推動“財政惠農信貸通”業務全面開展,發放涉農貸款7600余萬元,真正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有力支持和保障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據統計,2015年德安縣投資新建一所九年制一貫學校?——隆平學校,增設了五所鄉級公立幼兒園,目前全縣鄉級公立幼兒園達10所,在蒲塘小學內新建了球類健身館,為學生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財政共撥付義務教育保障資金1418萬元,籌集資金為全縣符合條件的中小學離崗農村代課教師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720萬元。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德安縣在財力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多措并舉籌集資金,確保增加社會保障投入,扶持社會弱勢群體和維護社會穩定?;I集促進再就業資金1277萬元;發放城鄉低保、五保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481萬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增加到80元,全年共計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763萬元;繳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1594萬元;推進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將新農合補助經費和城鎮居民醫療財政年補助標準由原來的每人320元提高到380元。
百姓安居樂業。德安縣公共財政財政支出始終堅持“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原則,集中財力為民辦實事。據統計,2015年撥付中小河流域治理項目資金600萬元,提高了中小河流防洪抗災能力,保障了附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撥付小農水重點縣項目資金1250萬元,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大力構建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市棚戶區及工礦棚戶區改造進,落實保障性住房資金11080萬元,大大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投入1464萬元用于城鄉環境衛生及污水處理,為百姓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安排資金3600余萬元,確保了全縣干部職工正常調資,切實提高干部群眾的生活水平,增強了全縣人民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