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恢復后首批啟動發行10只新股中簽結果揭曉,數據顯示,10家公司的平均網上中簽率只有0.22%,網下獲配比例更是低至0.043%,但網上網下合計凍結資金超過2.4萬億。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新股暫時受制于約23倍發行市盈率的窗口指導意見,預計新股上市后漲幅仍然較大,賺錢效應依舊。
網下中簽率創新低
伴隨中科創達完成網上網下申購,本次IPO重啟后的首輪打新暫告一段落,由于沿用舊規則,本次打新吸引了逾2萬億資金集結一級市場。
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統計,此輪打新中簽率集體走低。本輪打新“打頭陣”的凱龍股份即受熱捧,網上網下均獲得足額認購,合計凍結資金超過3600億元。啟動回撥機制后,其網上發行的1878.3萬股中簽率僅為0.2180%。其網下獲配比例則低至0.049%,創下了A股史上的“之最”。此前,最低網下中簽率的保持者為光力科技,其網下中簽率低至0.0511%。
作為首批新股發行的最后一只,中科創達憑借其移動互聯網概念博得資金高度關注。公告顯示,中科創達網上有效申購股份數為95億股,中簽率0.24%,網上凍結資金2212億元;網下共有462家配售對象參與申購,有效申購數量為65億股,有效申購資金為1519億元,網上網下合計凍結資金額為3731億元,為首批發行的新股中,凍結資金規模最大的公司。
網上中簽率只0.22%,其中,中簽率最高的為道森股份的0.3156%,最低的潤欣科技僅為0.1470%。
網下獲配比例方面,10家公司的平均數更是低至0.043%。
截至7月IPO暫停前,今年A股市場共有192只新股發行,網上申購中簽率最低的只有0 .12%,最高也就1.63%,如果剔除新股發行規模1億股以上的新股,上半年新股平均中簽率為0.5%。相比之下,IPO重啟后的中簽率仍較此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盡管IPO重啟初期新股中簽率集體走低,但并不妨礙各路資金高漲的打新熱情。由于仍然沿用舊規則,10只新股網上網下合計凍結資金約2.46億元,遠超市場此前預期的上限1.5萬億-2萬億,新股認購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上市后仍有上漲空間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股的收益率依然可觀。
國泰君安中小盤分析師孫金鉅預計,2015年以來新股平均漲幅超過250%,由于本批新股是重啟之后的首批,會引起市場的關注,預測平均漲幅超過350%。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分析稱,新股上市一年后買入并持有兩年的累計超額收益可達到50%以上。“次新股更小、更新、更炫,更具成長性,更具外延收購和高送轉潛力,因此會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趙揚如是稱。
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統計2014年以來新股發現,新股上市后漲幅與新股網下中簽率存在明顯的負相關。他表示,網下中簽率在0 .2%以下的新股上市后表現最優,平均漲幅高達375%。“同時,2.4萬億的凍結資金近期解凍,將重新注入市場,市場短期有望迎來上行。”張廣文認為,總體而言,作為重啟IPO之后最后一批沿用舊規則的新股,預計這些公司登陸A股后,整體收益仍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