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0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最近,日本媒體的一則“吐槽”新聞,引發軒然大波。日本《朝日新聞》根據該國《信息公開法》,要求內閣法制局公開2014年7月內閣討論更改憲法解釋的有關記錄及資料。
然而,在一遍又一遍的索要聲中,日本內閣法制局卻拿不出記錄整個議論和探討的資料。該局面對媒體還堂而皇之表示:“具體記錄,我們沒做!”

文章指出,無論是執掌日本內閣法制局的局長橫畠裕介,還是直接參與具體工作的內部參事官,都承認內閣的確進行了詳細討論。但是,針對為何沒有記錄文件的質疑,法制局相關人士則稱,有必要做就會做,這次討論沒有必要做,所以沒做。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非常注重保存資料及數據的國家。日本《公共文書管理法》明確規定,為保證事后對行政機構所做決定及有關事務實際功效進行論證和檢驗,除了“十分細微、不足以備案的小事”外,均需詳細記錄在案,制成文件資料存檔。
文章隨后指出,而解禁集體自衛權和更改憲法解釋,可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牽動日本政壇和全體國民的重大改變。有日本網友戲謔稱,如果這種事關國家走向和國民安危的事,都是不值得記錄備案的“小事”,那日本還有“大事”嗎?
事發后,日本政府人士也紛紛表示,如此大事竟然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怎么也說不過去,終將經不住歷史和時間的考驗。
日本專家指出,作為直接的負責部門,內閣法制局一直參與各種政治色彩濃厚的案件,可謂輕車熟路,非常有經驗。而此次“不記錄”,不是疏忽,是有意為之的“黑箱操作”。
文章還稱,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以來,解禁集體自衛權和更改憲法解釋就是最具爭議的政策。直到現在,抗議和批評之聲還在滿天飛,日本民眾也鮮有支持者。去年7月那個不明不白的內閣決定,早就充滿了灰色和陰暗。日媒此次揭批只是揭開了蓋子。
不少日本網友調侃道,政府口口聲聲稱“解禁”和“修憲”是為了日本未來和國民安康。這等可以名存史冊的好事,為何如此低調,只字不留?

其實,日本某些政客也心知肚明,為自衛隊松綁并在和平憲法上“動土”,究竟對日本意味著什么。同時,民眾的真實想法與愿望,他們也比誰都更清楚。對于這樣一個違背民意、挾帶“私貨”的法案,只有傻子才會留下紀錄,最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文章還指出,安倍政府的諸多類似舉動,甚至讓聯合執政的公明黨都捏著一把汗,其獨斷專行的風格正讓政權陷入泥潭。日本在野黨則直言不諱地指出,以往歷屆自民黨政權對重大法案從提議到實施慎之又慎,有些甚至歷經幾代內閣才能實現。消費稅增稅也好,更改憲法解釋也罷,現在的政權無視民主討論,更敢不留“證據”,終將讓其滑向危險的邊緣。
文章最后指出,在日本某些政客看來,搭載著滿車“政治理想”的政權,好比一輛“新干線”,時不我待,需要以最快速度甩開一切不必要的麻煩。然而,若以“匿罪滅證”的手段無視“安全監督”,恐怕“到站”之前,就要面臨翻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