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貼上二維碼門牌,遇到危險可以掃碼一鍵報警,還可以一鍵繳水電氣費、點外賣、寄快遞。”記者近日到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調研,該局民警張金秋的介紹讓大家眼前一亮,這款由江津區公安局自主研發、率先投入使用的“智慧門牌一碼通”,如今在江津區居民小區、沿街商鋪、學校企業等很多場所已全面推行。
這些年,“二維碼”運用于基層治理并不罕見,但絕大多數都是“各自為政”,很難做到“一碼通辦”。受訪者表示,這是因為各類數據的獲取、匯集、分析、治理、服務等各個環節都涉及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資源整合難度很大。如何打破數據壁壘?如何搭建數字城市底座?如何利用數據資源?江津區“智慧門牌一碼通”成功破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標三實”奠定數字城市根基
空間位置信息是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其制約著數字城市建設進程。因此,空間位置信息的精確性尤其關鍵。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三維地圖可以作為空間位置信息的底座。早在2020年,江津區公安局就與重慶市勘測院達成合作,打造江津區“一標三實 N”數據資源中臺。“一標”即標準地址,整個社會對某一地址的稱呼應統一、一致;“三實”即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N”則是對“一標三實”的深度拓展延伸,包含了人、地、事、物、組織等社會治理基本要素。
“傳統警務工作模式中,‘一標三實’信息采集全憑民警兩條腿走街串巷,憑借手繪方位建筑圖,在沒有任何參照之下,主觀判斷標注門牌號,極易出現錯編、漏標等情況。為求準確,民警不得不多次往返于街巷與辦公室,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上述負責人說,標準地址不規范、不統一,使得“三實”數據的準確性根本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說精準地服務社會治理。
在此情況下,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借“腦”借“智”,創新研發“智慧門牌一碼通”應用程序,構建“1 1 N”智能采集模式,為“一標三實”采集應用賦能增效。
——“一碼”賦能。為每一個標準地址生成唯一的二維碼,在全區全面應用二維碼門樓牌。民警利用智能手機,掃碼獲取并校準地址經緯度,對轄區標準地址開展全量采集、校準和清洗,從根本上解決了標準地址錯編漏標問題,實現了地址數據和地理空間數據的精準同步。
——“一圖”增效。有了精確的標準地址信息,重慶市勘察院繪制的江津區高精度三維地圖,將準確的經緯度信息同地理信息進行關聯,把標準地址所承載的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和實有人口一并上圖,直觀展示實時情況。
——暢通“N條”途徑。打通國土規劃、建委、市場監管、衛健、稅務等職能部門數據交換接口,與水電氣、銀行以及互聯網企業等市場主體深度協作,做到上門采集與信息推送齊頭并進,采集與核驗兩線作戰。
開創“碼上乾坤”,延伸數據匯聚觸角
以往數據孤島、數據煙囪等現象普遍存在,如何打通數據,實現一圖統攬?江津以二維碼門樓牌為載體,研發“定制化”掃碼應用服務,實現一碼多掃、一碼通辦。
據介紹,居民掃描自己家門口的門樓牌,可以完成居住信息自主申報,還可以實現買保險、繳水電費、繳納醫保社保等生活場景應用。此外,咨詢事項、辦理證照、報警求助都能直接關聯定位到自己居住的地址。
商鋪占道經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在一些街道,部分商戶總是和城管人員“打游擊”,面對城管人員的勸導,雖然及時撤走了占道物品,但時間一長便又死灰復燃。現在,城管人員在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時,一旦發現門店有占道經營等違章行為,可以掃碼直接獲取店主基本信息,對違章進行登記,首違標記,再違處罰。“智慧門牌一碼通”不僅讓城市管理執法工作有跡可循,讓商戶接受處罰更加心服口服,更能杜絕商戶占道經營現象,讓城市更加干凈整潔。
火災現場的房屋、單位、人員和設施狀況是關系到救援效果的核心要素,傳統救援中缺乏科技助力,只能靠人力逐戶搜索,效率低而風險高,如何實時獲知周邊的“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是應急救援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今,消防員每次抵達救援現場時,只需掃描門樓牌和消防栓上的二維碼,房屋結構、場所情況、可能被困人員、消防設施狀況等信息隨即一目了然。“智慧門牌一碼通”能夠迅速提供處置災害警情的關鍵信息,有效實現了公安消防之間的智能化聯勤聯動。
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負責人表示,以一張小小的“二維碼門樓牌”為切入口,通過鏈接各部門業務入口,并為其分配相應權限,對門樓牌及基礎數據進行脫敏引用,拓展居民住戶和企業商戶等線上辦理相關事項,匯聚各行業數據,逐步構建起一個“一標三實+N”的“碼上乾坤”,破解標準地址以及地址上疊加的其它政務及社會資源數據治理和關聯的難題,實現標準地址數據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