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李莉蕓/文、視頻
(相關資料圖)
時隔15年,汶川地震“敬禮娃娃”郎錚再次刷屏。今年參加高考的他,考出了637分的高分,已收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的邀請。
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郎錚瘦瘦高高,穿著白色體恤,臉上總掛著靦腆的笑,很難把他和15年前那個地震廢墟中救起的孩子聯系到一起。
2008年5月13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被掩埋在廢墟中的郎錚被救援人員救出。躺在擔架上的郎錚艱難抬起手臂,向救他的解放軍戰士敬了一個禮。“敬禮娃娃”由此得名,那時,郎錚才3歲。
成績優異的白衣少年
和其他汶川地震親歷者一樣,郎錚這些年的成長受到許多人關注。
2023年夏天,郎錚18歲。5月上旬,“敬禮娃娃”備戰高考的消息就引起諸多關注。
6月23日晚上10點多,郎錚一家人圍在電腦前查詢高考成績。郎爸郎媽有點緊張,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的郎錚,顯得比較淡定。當電腦上顯示出成績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很激動:637分,比郎錚預估的分數高了10分左右。其中語文129分、數學126分、文綜239分、英語143分,他的成績在四川省排名前30名。因為郎錚是少數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加分20分,實際總分數為657分。
第二天一早,郎錚高考取得637分好成績的消息刷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等學校都向他伸出橄欖枝。
高考前郎錚的目標是中國人民大學,分數出來以后,他的班主任建議他報讀北京大學。“因為算上加分,分數還是比較可以的,孩子從小喜歡歷史、政治,志愿的話比較心儀中文、歷史和國際政治這類專業。基本確定是去北大,最后怎么選還是尊重孩子的意思。”郎錚的爸爸郎洪東說,因為地震的原因,孩子手背上有很長一道疤痕,可能過不了軍檢。
鼓舞全國的“敬禮娃娃”
那場地震在郎錚的手背上留下了疤痕,也時刻提醒著他要懂得珍惜這“第二次人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陰郁的天空降下絲絲細雨,郎錚正和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做游戲。突然,整個世界仿佛都晃動起來——特大地震來襲,郎錚被埋在了北川縣幼兒園的廢墟里。
那時的他年齡太小,許多記憶模糊不清,曾在作文里回憶,“震后,我開始懼怕黑暗,睡覺都要開著燈,時常在睡夢中驚醒,哭鬧著不肯再睡,害怕一個人待在房間里,也不敢一個人去上廁所;很長一段時間,害怕聽到地震、北川等敏感字眼。從前,我自己每天乖乖睡十幾個小時,震后一段時間我必須要抱著老媽,讓她講故事哄著才能睡著。”
而他的父親郎洪東,也永遠記得那一天,“那時候我上班的地方離北川縣50公里,當時地震發生后通訊中斷、道路也塌了,想方設法都聯系不上孩子和他媽媽。”
地震打破了北川的平靜,身為民警的郎洪東和戰友們在北川縣50公里外的小壩鎮疏散了數百名學生,但是當地受災嚴重,通訊、道路全部中斷,他聯系不上家人,堅守在“孤島”上的郎洪東最牽掛的就是他的家人。
直到震后第7天,郎洪東在電視上看到了兒子才知道他還活著!小小的他滿身是灰,躺在擔架上敬禮,郎洪東死死盯著屏幕,他想看清兒子哪里受了傷。“看到電視我才知道兒子才活著,當時心里特別激動,就想著這小子命大!”郎洪東一刻都等不了,第二天就搭乘直升飛機到北川尋找親人,終于在醫院與中斷聯系8天的家人團聚。
受到驚嚇的郎錚常從夢中嚇醒,哭鬧不停,醫護人員和父母就一直守在他身邊。這場地震讓郎錚險些失去左臂,后經全力搶救,他左手的小指頂端被切除,無名指和肩膀上都留下了傷疤。
堅強又勇敢的郎錚慢慢恢復,開啟了他的新生活。
未來可期
這些年,社會各界對郎錚的關注、關愛一直不少。
“3歲就懂得敬禮的孩子,一定錯不了”、“從敬禮的那一刻就注定孩子不平凡”……網友的留言都充滿了期待,大伙兒都希望這個經受過苦難的孩子能有燦爛美好的明天。
正如郎錚自己所說的,“大家的愛心,在廢墟上澆灌出了希望的花朵”,而從“廢墟”中成長起來的這個陽光、自信的少年,其實就是這份美好愿望的最好寄托。
時間來到2019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前人聲鼎沸。已經成長為少年的郎錚身著羌族服飾出現在“眾志成城”主題彩車上。
這一回,在電視里看到兒子再次當眾敬禮的郎洪東感到很驕傲,“那一年他14歲,自己去的北京,我和他媽媽國慶假期都有值班任務。”郎洪東回憶,“郎錚他從小就懂事獨立,獨自出行是對他的一種鍛煉吧。”
在郎洪東眼里,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是個不用大人怎么操心的好孩子。提到對孩子的教育,他說的最多的就是“他自己很努力”。
現在的郎錚喜歡看書、鉆研歷史、跑步、打籃球。“我記得他高中的時候每周末會放半天假,因為家離學校很近,他都是早上起床吃飯洗漱之后,自己回學校學習去了。”說起孩子的毅力,郎洪東自己都覺得很佩服,“從小他就是個讓人很省心的一個孩子,我們也基本算放養,不干涉他的選擇。高中分科時,因為喜歡政治、歷史,他選擇了文科。這次的高考成績也很理想,比我們預估的還要高幾分。”
郎爸說,兒子被地震的陰影籠罩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感恩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課,讓他的內心足夠堅強。未來無論走進哪所大學,無論去往哪座城市,他都會心懷感恩。
郎錚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也有了方向,“我想從事公務員之類的工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感恩,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
從“敬禮娃娃”變成“高分學霸”,郎錚的堅韌值得被看見。
擺在這個少年面前的,是無限寬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