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兼具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日照足、降水多、溫差大,適宜果蔬生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廣西水果總產量超過3121萬噸,領先于山東、河南、陜西、廣東等水果大省,排名第一。柑橘、芒果、柿子、火龍果、百香果、荔枝、龍眼等的產業規模在全國非一即二,全區各類果樹品種資源近250種,約占全國果樹種類的70%。此外,柳州螺螄粉、北海海鴨蛋、荔浦芋頭、橫州玉米、小米椒、土豆等農產品,也都是響當當的大品類。
(相關資料圖)
廣西火龍果產地補光夜景
3月24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和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拼多多承辦的“農云行動”生鮮專場培訓會在南寧正式落地。現場及線上直播間共計近1000名新商家參加培訓交流,了解開店入駐和運營細節,準備通過這條“農產品上行高速路”將廣西生鮮賣向全國。
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處四級調研員江南虎表示,“農云行動”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市場開拓的難點,有利于擴大廣西農產品線上銷售規模,推動生鮮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發展。
“農云行動”專項小組負責人表示,廣西生鮮的體量大,本地商家卻相對不足,發展空間很大,小組成員一個月內兩次到南寧調研培訓,“上次主要溝通做進口榴蓮、芒果等的供應鏈商家,這次主要瞄準以前未在拼多多運營的做當地生鮮的新農商,希望幫助廣西培育更多扎根本地的新鮮血液。”
2022年12月發布的《廣西電子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顯示,在廣西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同時,市場主體規模小且影響力不強,電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專業性、復合型電商人才缺乏,均給廣西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農云行動”專項小組提出了多項助力解決方案。
首先,見效最快的是邀請平臺上廣西區域頭部商家擴品類。他們熟悉平臺運營規則,深耕當地,便于開拓新品類供應鏈,迅速做大市場主體。
其次,是精準培訓和扶持線下的強供應鏈商家。
曾獲2021年全國“巾幗新農人”稱號的王媛,是參加現場培訓的新農商之一。她畢業于西安空軍工程大學,深耕農產品供應鏈十年,有上千畝自有基地,長期為線下大型商超和全國型的水果連鎖店供貨,有很強的品控能力。
“我發現平臺百億補貼的農產品品質都很好,這才決定來參加培訓交流會”。王媛打算盡快組建專門運營團隊,把自己在廣西馬山一帶近千畝沃柑基地里的好果子,帶給云端市場的消費者。
曾獲2021年全國“巾幗新農人”稱號的王媛(左)在廣西欽州果園看黃皮果
一位袁姓95后廣西新農人在培訓現場全程專注地邊聽邊記邊拍照,她表示,以前從沒做過電商,但希望能在培訓結束后注冊個人店鋪,把自己和姐妹家果園的果子,通過電商平臺直接賣給消費者。
平臺經濟為“萬眾創業”提供了便利的數字基礎設施,這些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成為產地電商人才的源頭活水。拼多多上很多年銷幾百萬的新農人,就是這樣開始的“尋夢之旅”。
據悉,為助力廣西農產品的高質量“數實融合”,“農云行動”還將在保持“零傭金”的基礎上,投入優勢資源包,強化對優勢農產品的補貼,并為農產帶商家對接倉儲、冷鏈等專用農貨物流體系,提供全鏈路的農產品上行基礎設施服務。通過平臺持續集中曝光、生鮮農產品品類日及全渠道推廣,在全國助力打造100個農特產的區域和全國品牌。
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政府推動“數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的大思路下,電商平臺正在探索實踐出一套系統助力農產帶“上云”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