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振興銀行近日對外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數據,報告期內,該行交出了營收增長、凈利大漲的答卷。不過,從營收組成來看,中間業務收入仍是其發展的短板。而資產負債規模的持續“縮水”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長期以來,民營銀行受制于“一行一店”模式的掣肘,在異地展業、互聯網存款模式被叫停的狀況之下,遼寧振興銀行正試圖通過加強自營渠道建設、布局自營業務,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過去三年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相關數據一覽與此同時,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此前官宣間接入股遼寧振興銀行也引發外界對雙方業務深入合作的猜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遼寧振興銀行對外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數據,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收4.24億元,同比增長7.47%;凈利潤同比增長176.52%至4123.32萬元。
對于營收增長、凈利潤大漲的原因,7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遼寧振興銀行處獲悉,該行2022年上半年營收及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源于利差擴大使利息凈收入增長較快。
從營收組成來看,遼寧振興銀行主要依賴于利息凈收入,2022年上半年,該行利息凈收入為同比增長8.72%至4.56億元。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即中間收入)則給遼寧振興銀行的業績拖了后腿,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4460.48萬元,上年同期則為-2825.99萬元。
拉長時間線來看,遼寧振興銀行自2019年開始中間業務收入就連續出現負增長,2019-2021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9718.99萬元、-5661.98萬元、-7842.15萬元。而對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負值的原因,遼寧振興銀行對此未正面回應。
據了解,遼寧振興銀行是遼寧省首家民營銀行,總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于2017年9月28日成立,2個月后正式對外營業。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雖然2022年上半年遼寧振興銀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但資產負債規模卻仍持續“縮水”。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總資產為256.4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93%。而在2021年末,該行總資產就較上年減少1.49%至267.15億元。
總負債也延續了下滑態勢且降幅更大。截至2021年末,遼寧振興銀行總負債為247.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3%。而至2022年6月末,該行總負債較上年同期減少2.39%至236.86億元。
存款作為遼寧振興銀行負債端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上半年也出現了下滑,報告期內,該行吸收存款同比減少5.4%至196.42億元。事實上,遼寧振興銀行存款業務在2019年、2020年均處于增長狀態,而在2021年,存款增長態勢逆轉,當年,遼寧振興銀行吸收存款較上年下降7.15%至210.56億元。
對此,遼寧振興銀行7月7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該行2022年6月末資產負債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減少,主要由于負債規模的下降,該行互聯網存款規模減少,但公司結算類存款規模增加,負債結構得到優化,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2021年1月,銀保監會辦公廳、央行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到,地方性法人商業銀行要堅守發展定位,確保通過互聯網開展的存款業務,立足于服務已設立機構所在區域的客戶。根據北京商報記者此前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得的信息,民營銀行中只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獲得可以異地展業的互聯網資質,其余民營銀行歸屬于地方監管部門管轄。
在異地展業、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被叫停后,遼寧振興銀行也在試圖加強自營渠道建設、布局自營業務,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遼寧振興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正通過業務模式創新、渠道自營能力建設和客戶服務質量的提升,進一步深入“本地嵌入場景”,探索基于場景項下的交易型、結算型負債模式,以構建多元化負債來源和本地存款可持續發展能力。
遼寧振興銀行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自營貸款余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0.7億元,增速達4460%;自營產品“銀聯興生活”和“興一貸”也有較好的增長。遼寧振興銀行透露,通過在自營業務的精心布局,依靠自營產品切入成熟生態場景,將是其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與此同時,今年4月,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官宣以3.15億元入股遼寧振興銀行,間接持有其12.6%的股權,也引發外界對雙方業務深入合作的猜想。
對于雙方目前是否有業務方面的合作或計劃,遼寧振興銀行回應稱,小贏科技間接持有股權對該行進一步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具有積極意義,該行愿意與有豐富金融科技經驗和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的機構合規開展業務合作。小贏科技也表示,該公司正在探索與遼寧振興銀行合作的機會,希望憑借在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方面的優勢,與遼寧振興銀行的合作可以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可能。
北京商報記者孟凡霞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