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可幫助老人建立社交圈子
老人具體為何會想不開,記者尚不能臆斷。不過,獨居老人在家確實容易出現一些突發狀況,諸如輕則摔倒、飲食不得當、精神壓抑,嚴重的是突發疾病死亡。
南京心理危及干預中心張純博士認為,人是需要社交圈子的,生活需要環境體系支撐,如果一個人離開了原有的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會出現文化沖 突,包括方言不一樣,交流也會出現隔閡。有些兒女把老家的獨居老人接到城里,這處于一片孝心本無過錯,但是子女們不能忽視老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說,獨居老 人子女不在身邊,他(她)生活在老家,或許有左鄰右舍的張大哥、李大姐作為心理親情代償。“人們常說孩子需要關注,其實老小孩也需要關注,畢竟隨著身體的 衰退,心理上也會容易沮喪,老人渴望有人愛護他們,兒女們不要以為,給老人買房子,各老人買吃買穿就可以了,更重要的從精神上關愛他們。”張純認為,一些 原本獨居的老人被兒女接近城里生活,居住地的變更是普遍現象,子女們把老人接到一個新的環境,應該幫助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圈子,幫助他們參加一些老年人的 活動。
老人如何建立自己社交圈?張純認為一方面依托社區,社區居委會應該對轄區老人摸底,經常組織一些文娛活動請老人參加,同時,老人也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到了一個新小區,新環境也積極去找朋友。
記者的一個朋友小張,幾年前將老家的母親接到南京生活,一開始老人很不習慣,經常覺得住在樓里無聊,動輒鬧著要回家。不過小張嘴甜,在電梯里遇到小 區樓上下的老人,他都會主動打招呼,還時常把母親介紹給他們認識。后來,小區的其他老人經常約在一起到附近的公園、超市、菜場,久而久之朋友越處越多,去 趟菜場,從門衛到修車攤攤主,再到菜場,一路上都有熟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