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19日訊(記者葉淺 蘇楠)近日,因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三個項目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海通證券成為2022年至今因IPO業務收上交所監管警示的首家券商。
【資料圖】
上交所在監管函中特別指出,發行上市審核期間,在對前述3個項目發出《保薦業務現場督導通知書》后,實施現場督導前,海通證券均撤銷了項目保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發行人經營狀況及其面臨風險和問題的相關盡職調查工作不夠充分,項目申報準備工作不夠扎實。
值得注意的是,據Wind數據,2023年以來,海通證券已主動撤回了9個科創板/創業板項目,主動撤回項目的數量在業內居于首位。
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
上交所表示,經查,海通證券對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三個IPO項目的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存在對重要審核問詢問題選擇性漏答,重點事項核查不到位等違規情形。
其中,涉及“選擇性漏答重要審核問詢問題”的為惠強新材項目。具體而言,惠強新材通過分立子公司剝離非流動資產和負債金額占比分別高達21.04%和20.86%,后將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惠強新材實際控制人,對報告期財務數據影響較大。
首輪問詢要求惠強新材說明通過分立、調整子公司架構再轉讓給實際控制人的原因,惠強新材未按照問詢問題要求進行回復,漏答了相關子公司轉讓給實際控制人的原因。
上交所稱,海通證券本應當對惠強新材作出的解釋說明進行核查,并相應修改問詢回復,但其僅對轉讓程序的合規性以及轉讓價格的合理性、公允性發表肯定意見。
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項目均涉及“重點事項核查不到位”問題,涉及的重點事項包括研發費用、收入確認、存貨、采購成本、資金流水等。
內部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
上交所表示,其在執業質量現場督導中亦發現,海通證券在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投行質控、內核部門項目風險識別不足以及意見跟蹤落實不到位、項目底稿驗收與歸檔管理不到位、質控部門現場核查有效性不足等薄弱環節。
其中,項目風險識別及質控、內核意見落實不到位方面,執業質量現場督導發現,質控、內核部門針對明峰醫療、治臻股份2個項目的內控意見未突出項目重點風險和針對性核查要求;對于提出的質控、內核意見,未充分關注項目組書面回復出具的部分結論是否有相應的底稿依據。
項目底稿驗收與歸檔管理不到位方面,執業質量現場督導發現,質控部門未有效督促明峰醫療、治臻股份項目組落實底稿驗收發現的問題,2個項目均存在重要資料未歸入底稿的情況,直至督導期間才補充提供;明峰醫療項目已歸檔的紙質底稿未做到格式規范、標識統一、記錄清晰,治臻股份項目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電子底稿歸檔。
質控部門現場核查有效性不足方面,執業質量現場督導發現,質控部門對部分首發項目的現場核查進場時間僅1天,不符合保薦人規定的首發項目進場時間要求。
最終,上交所決定對海通證券予以監管警示,并要求公司引以為戒,采取切實措施進行整改,對照相關問題進行內部追責,自收到該監管措施決定書之日起20個交易日內向上交所提交經保薦業務負責人、質控負責人、內核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司公章的書面整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