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陸海晴
基金代銷行業正加速洗牌。從最新情況來看,基金市場暖意初現,和去年底相比,基金代銷機構的基金保有規模實現正增長,較為明顯的變化在于,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數量和市占率進一步提升。面對快速發展且競爭加劇的基金代銷行業,監管部門不斷引導銷售機構建立長期可持續的業務模式。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表示,將聚焦基金銷售業務問題,進一步完善基金銷售業務自律管理體系,推動建立銷售業務發展與投資者利益同提升、共進步的行業生態。
(相關資料圖)
市場暖意顯現
獨立銷售機構市占率提升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受益于一季度市場回暖,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5.79萬億元,較去年底環比增長2.52%;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8.25萬億元,環比增長2.96%。
從百強名單來看,券商、銀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成為最重要的三股力量。其中,百強名單中券商占據51席,較去年底減少2家;銀行占據26席,與去年底持平;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據21席,較去年底增加2家。此外,還包括2家保險及代理機構。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市占率(保有規模占百強名單合計規模比重)進一步提升。據西部證券統計,從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來看,銀行渠道市占率為50.7%,較去年底下降0.33個百分點,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市占率為26%,略提升0.32個百分點。
就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而言,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市占率提升更為明顯。具體來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市占率為34.1%,較去年底提高1.59個百分點,銀行市占率為47.2%,較去年底減少1.39個百分點。券商市占率穩中略降,為17.7%,略減少0.23個百分點。
頭部效應明顯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從當前基金代銷機構的發展來看,頭部效應日益凸顯。例如,從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百強榜單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14家機構基金保有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上述14家機構保有規模合計占百強機構總規模的66.16%。
這一點也反映在各機構的代銷基金數量上。截至5月4日,天天基金、螞蟻基金、好買基金、盈米財富、京東肯特瑞、同花順基金、基煜基金等代銷基金數量均超過8000只。與之相對應的是,200多家銷售機構代銷基金數量均不超過100只。
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代銷機構如何突圍?中信建投證券表示,經歷了2022年的股債大幅波動后,當前市場資金風險偏好仍處于較低水平,如何獲取客戶信任,助力財富增值,考驗著各家機構的綜合財富管理服務能力,破局之策在于買方視角下的“守正出奇”。
其中,“守正”表現在基于客戶視角的投研投顧服務是否及時充分,交易平臺在系統對接與交易流程上是否便捷,資金使用效率能否高效,代銷產品數量是否豐富、類型是否均衡。“出奇”表現在各代銷渠道能否充分發揮自身渠道優勢,把特有優勢做深做細,構建財富管理護城河。這些因素是應對市場變化與同業激烈競爭的關鍵所在。
監管持續趨嚴
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對基金銷售機構的合規性要求不斷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出具數十張罰單,聚焦銷售機構的人員管理、宣傳推介、基金銷售的考核評價制度等情況。
提高投資者獲得感成為重要監管導向。證監會去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引導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牢固樹立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營銷理念,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踐行“逆向銷售”,積極拓展持續營銷,創新投資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召開了基金銷售業務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一是研究優化銷售業務激勵機制和銷售費用模式,探討完善投資者獲得感衡量指標,推動以投資者為核心的考核機制落地;二是研究投資者行為,幫助銷售機構了解基金投資者的行為特征,有的放矢地引導基金投資行為;三是通過分享行業最佳實踐經驗、加強機構間協作交流等方式,傳遞長期考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