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長江航運近年來快速發展,長江干線港口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建成現代化長江干線港口體系,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日前,“平湖南-太倉港”快速貨運班列抵達江蘇蘇州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浮橋作業站,標志著蘇州至粵港澳大灣區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物流通道。太倉港已基本形成國內沿海全覆蓋、長江全通達的運輸體系。
太倉港口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局長王敏勇:充分利用豐富的鐵路航線、便捷的疏港高速公路資源優勢,加快拓展蘇南地區、長三角區域腹地貨源,打通公鐵水聯運、轉運銜接“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長江航運得到快速發展,航道維護水深穩步提升。如今,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1萬噸級江海船可通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可常年到達重慶。長江干線港口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體系逐步完善。
在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港口利用智能場橋進行貨物吊裝,操作員坐在監控室里就能進行遠程操控。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賢丹介紹,通過使用智能閘口、智能理貨、無紙化平臺等系統,港區整體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
牛賢丹:新一代快速檢查系統在果園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投用,可以在不開箱的情況下對集裝箱內貨物、空箱、貨柜車等實現非侵入式查驗,效率較以前提高近20多倍。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長江干線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線保護利用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綠色、安全智慧的現代化長江干線港口體系,港口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集約節約高效利用。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長三角沿江、長江中游、長江上游區域港口群協同聯動發展。綠色港口建設成效顯著,清潔低碳技術裝備得到廣泛應用。港口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和安全監管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沿江物流鏈產業鏈供應保障水平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