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北數所誕生之前,由于北京沒有類似的平臺機構承擔數據交易所的功能,我們相關的數字業務交易都是通過軟件打包數據的方式進行的。”日前,開運集團董事長亢瑞卿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開運集團的“太空編目數據”及“碰撞預警數據”于當月在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數所”)完成數據資產的登記。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交易中存在的數據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關鍵共性難題亟待解決,一大批作為第三方權威平臺的數據交易所應運而生,北數所便是其一。
數據交易是不同主體之間達成合意以有償或無償的形式,將自己以一定形式掌握或控制的任何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對信息的記錄,進行價值交換以滿足不同主體需求的行為。
然而,土地有土地產權,勞動力有勞動產權,資本有資本所有權,技術有知識產權,這四大生產要素在法律上都有明確的權益和職責歸屬。但對于“數據”,各個國家的法律以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類資產的權責體系。
上文提到的北數所,自2021年3月在京成立后,相繼推出全國首個新型交易模式、全國首個數據交易指南、全國首個數據交易生態體系。企業可通過北數所進行數據交易服務、數據合規服務、數據資產登記等相關業務。
在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數所揭牌了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探索數據資產的登記、審核、評估、定價、交易等環節服務,推動頒發數據資產和交易憑證。
事實上,北數所并不是我國第一個數據交易所,但北數所的誕生之初,就被打上“開啟全國數據交易所2.0時代的標志性機構”的標簽。
據北數所母公司北京金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開啟全國數據交易所2.0時代的標志性機構,北數所致力于打造新技術、新模式、新規則、新風控、新生態等五個創新數據交易體系,以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流動樞紐,在全國數據交易領域的“無人區”實現了多項“引領性創新”。
展望未來,北京金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引領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進程中,北數所將積極把握首都“兩區”建設的良好機遇,通過試點先行、制度配套、經驗總結、全面推廣的路徑,審慎推進新技術和新模式落地,奮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