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通報,將在去年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和今年上半年“回頭看”基礎上,再用3個月時間深入推進“回頭看”。對農村戶廁改建工作再次進行拉網式排查,不僅有助于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也便于檢驗這項民生工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小廁所關系大民生。廁所革命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環。表面上看,農村戶廁改建事情不大,但事關農民生活質量,事關美麗鄉村建設。生活在廣袤農村的群眾都知曉,廁所革命在農村已推行多年。自2019年起,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44億元,支持和引導各地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000多萬戶,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廁所衛生狀況,提高了很多村民的生活品質。
隨著農村衛生廁所的推廣普及,農村人居環境總體上得到了改善,但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有的地方戶廁改造不尊重農民意愿,重數量輕質量,只顧好看而不考慮實用性;有的北方地區則“一刀切”,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照搬照抄南方經驗,導致新改造的廁所一到冬季就上凍結冰,無法正常使用;還有的地方為了完成任務,在廁所改造中弄虛作假。比如農業農村部通報批評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在摸排問題戶廁時,發現問題戶廁2168個,卻只上報了1571個,存在瞞報行為。
農村戶廁改建并非一時之功,要經得起“回頭看”。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即便是農村,自然氣候、區位條件、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也千差萬別。因此,在規劃之初,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當地的方式進行。一時拿不準的方案,可以先進行試點試驗,堅決不能盲目推廣。現實告訴我們,農村戶廁怎么改、怎么建,政府不能大包大攬,應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把農民群眾發動起來,讓農民群眾參與進來。畢竟,農村廁所是為農民而建,改建得好不好,村民最有發言權。
各地還要嚴把質量關,嚴格確定選材的質量標準和技術參數,杜絕質量低劣產品。在施工過程中,要強化全過程監管,探索建立由鄉鎮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村民代表監督的全方位監管體系,力爭做到改一戶、成一戶,真正把好事辦好。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任何設施都不可能“長生不老”,農村戶廁改建應充分考慮后期維修、管護等配套方案,構建長期管護機制,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農村戶廁,關系千家萬戶的利益。各地要充分發動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對已改造的戶廁是否正常使用、新建戶廁質量是否達標、改廁技術模式是否適宜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對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廁所,要拿出科學合理的整改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回頭看”,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