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券商業績仍然承壓,競爭格局持續分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發稿前,A股41家上市券商中,已有10家中小券商發布了今年半年報業績預告。盡管10家券商業績比較低迷,但環比今年一季度,不少券商二季度已實現扭虧為盈,并帶動上半年整體業績實現盈利,營收、凈利潤同比降幅也進一步收窄。
自營業務
成券商業績“分水嶺”
國元證券披露了首份上市券商上半年業績快報,凈利潤同比降幅為11.5%;此外,東方證券、東北證券、東興證券、華西證券等9家券商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同比降幅均超50%。
上述券商業績下滑,主要因為一季度A股市場波動加劇,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所致;而盡管二季度收入回升明顯,受制于A股市場前期跌幅較大等因素,上述券商業績仍未修復。西部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鉆輝表示,自營投資收益是影響券商年內業績的核心因素,預計上半年客需型業務轉型進展將成為業績勝負手。
實際上,二季度券商的經營業績已有所改善。上半年,上述10家券商中,除太平洋證券、中原證券由于計提資產減值預計造成虧損外,國元證券、西南證券、天風證券、華西證券、紅塔證券、東北證券等6家一季度出現虧損的券商,均在二季度實現了扭虧,并帶動上半年整體業績實現盈利。
長城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劉文強認為,隨著券商加大對自營規模及風險敞口的調整,預計二季度后自營業務企穩,負向影響可能會逐漸收斂。
具體來看,一季度,受市場行情及相關行業債券估值調整壓力的多重影響,華西證券出現一定虧損;但二季度,華西證券通過進一步強化優勢業務,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搶抓市場機遇,強化風險管理,營業收入呈現環比較快增長、同比降幅收窄的良好態勢,二季度得以扭虧為盈。
東北證券也同樣在二季度積極把握機遇,優化主營業務結構,鞏固優勢業務創收能力,上半年實現整體盈利。國元證券二季度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嚴控投資風險,證券投資損失有所減少。
當前,證券行業競爭格局持續分化,一季度,41家上市券商中,有19家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實現正收益,“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高達33.51億元。
“自營業務通過減少權益趨勢頭寸轉向穩定、中性,先是穩定性較高的固收類配置,更主要是場外衍生品業務等非方向性業務,帶動券商自營業務走向資本中介化、產品化,推動投資業務風險中性,實現業績穩定,熨平波動率。”劉文強表示。
機構業務
可能是下個爆發點
雖然上半年券商業績依舊承壓,但是不少券商業績韌性凸顯,各有業務優勢。例如天風證券的經紀、投行、資管業務收入處于穩中有升狀態。
“機構業務機會,可能是下個爆發點?!眲⑽膹姳硎?,應重視機構業務條線及融券業務機會。以注冊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投行產業鏈重要性凸顯。結合IPO情況及發行節奏判斷,2022年IPO整體會保持常態化趨勢,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截至今年6月底融券余額在7%左右浮動,隨著市場企穩,未來融券業務發展值得期待。
近年來,券商也在不斷發力機構業務。招商證券統計顯示,2021年,證券行業機構業務收入約為1045億元,同比增長51%,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速;機構業務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21%,相比國際投行,例如高盛機構業務收入占比37%,國內券商機構業務仍有較大增量空間。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客戶機構化趨勢將催生更多客需型業務需求,且機構業務競爭優勢將更多體現在產品化能力。未來,產品化能力更強的券商,其盈利增長空間和確定性也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