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梅雙
2016年中國并購交易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科技和金融行業將持續成為投資熱點。普華永道1月26日發布的報告《2015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16年展望》顯示,2015年并購交易金額增長84%達到73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報告指出,由于經濟轉型推動國內戰略并購交易強勁增長,去年中國企業的并購交易數量與金額均創下歷史紀錄。此外,私募股權基金和海外并購活動同樣實現強勁增長。有114筆并購交易的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亦創新高。
據悉,2015年,科技與金融服務成為投資熱點,主要驅動因素為投資者對科技行業高增長的期待、科技行業逐漸發生整合、以及中國科技金融和支付業務高速發展并產生的融資需求。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私募股權交易主管合伙人劉晏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15年中國企業繼續開展海外并購的趨勢,戰略投資者傾向于執行外延式的增長策略,追逐技術、品牌并將其帶回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和財務投資者希望尋找具有‘中國視角’的海外資產。“執行外延式的增長策略與建立地域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是推動海外并購交易的另外兩大因素。”劉晏來說。
另外,根據報告,2015年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基金融資仍然保持健康的水平。財務投資可用資本大幅增長,這歸因于保險公司、其它金融機構及類金融機構,包括政府和產業基金、國有企業基金、私有企業基金和高凈值人士等都大力開展直接投資活動。
得益于眾多活躍財務投資者的參與,私募股權基金交易的數量與金額分別增長了79%和169%。隨著大型 交易的趨勢的持續,共有27筆私募股權基金交易的單筆規模超過10億美元,創下了另一項記錄。國內投資者表現尤為活躍,而國內A股為主要退出渠道則使國外私募股權基金普遍面臨更為嚴峻的環境。就并購交易而言,在經濟發展放緩的大背景下,投資者希望尋找可見的高增長機會。因此,風險投資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投資,受到投資者追捧,創下了歷史記錄。
私募基金退出活動低于預期,主要歸因于股權資本市場的動蕩。國內IPO繼續成為首選的退出路徑。由于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發行人會尋求估值最大化,因此香港和美國等市場的增長將變得不如A股市場那么旺盛。大量存量投資等待退出依然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
“我們認為,受益于活躍的國內戰略投資交易與海外并購,2016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將增長超過20%。”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部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科技行業將繼續成為行業熱點,然而投資者對于估值和增長的期待越來越高,今后的增速相比2015年將放緩。
報告還指出,2016年金融服務業的并購活動將保持良好態勢。中國的銀行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以支持中國的海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內客戶日益擴大的全球業務。保險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將致力于獲得新的金融產品創造能力與品牌影響力,而國內支付公司將加速全球化擴張,以期把握中國入境與出境現金流所帶來的業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