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州一軌”)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3757.3016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報發現,九州一軌的業績主要來自于中國中鐵和中國建鐵。同時,第一大股東也對公司的業績進行了幫助。
無控股股東
據了解,九州一軌成立于2010年7月,由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下稱“勞保所”)、北科創投、寧和、邵斌、葛佩聲、金志春、莊稼捷出資設立。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京投公司”)持有九州一軌22.1785%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廣州軌交持有九州一軌10.9991%的股權,為其第二大股東;國奧時代持有九州一軌7.516%的股權,為其第三大股東; 勞保所持有九州一軌7.015%的股權,為其第四大股東。
其中,京投公司和勞保所均為國有企業。也就是說,九州一軌具有“國資血脈”。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京投公司和勞保所不僅在資金上給予九州一軌支持,在業績上也對公司也有不小的幫助。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九州一軌向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軌道交通”)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480.26萬元、739.81萬元、7196.2萬元,合計約為1億元,且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1.05%、3.1%、20.98%。而軌道交通為京投公司控制的企業。
也就是說,上述交易為九州一軌與第一大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
除了軌道交通之外,九州一軌與其他關聯方產生的關聯交易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直接與勞保所和京投公司發生關聯交易之外,其余的關聯方均為京投公司的控股公司。
此外,雖然擁有國資加持,但九州一軌卻是一家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公司。
對此,九州一軌表示,公司雖已建立了健全的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制度,但分散的股權結構可能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導致上市后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化,從而給公司生產經營和業務發展帶來潛在的風險。
業績依賴大客戶
據了解,九州一軌作為環境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領域的綜合服務商,長期專注于減振降噪相關的技術開發、產品研制、工程設計、檢測評估、項目服務和智慧運維。公司主要面向城市軌道交通(含市域/市郊鐵路)的減振降噪、TOD上蓋開發噪聲振動綜合控制等領域提供鋼彈簧浮置道床減振系統、預制鋼彈簧浮置板、聲屏障、隔離式高彈性減振墊、重型調頻鋼軌耗能裝置等系列化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軌道智慧運維和病害治理的研究、開發與專業化服務。
報告期內,九州一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481.38萬元、23891.83萬元、34332.9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559.43萬元、3574.97萬元、6148.53萬元。
在上述時間段內,九州一軌的營收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凈利潤卻在波動。
從產品上看,九州一軌主要擁有鋼彈簧浮置道床減振系統、預制式鋼彈簧浮置板、彈簧浮置板、聲屏障、隔離式高彈性減振墊、重型調頻鋼軌耗能裝置等產品。報告期內,鋼彈簧浮置道床減振系統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937.49萬元、15634.05萬元、22633.26萬元,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57.63%、65.54%、65.97%,為九州一軌的第一大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九州一軌的產品主要是銷售至其公司的前五大客戶,特別是銷售至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建”)。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九州一軌向前五大客戶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2412.78萬元、23614.67萬元、29842.49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99.83%、98.99%、86.99%。其中,公司向中國中鐵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5282.32萬元、17170.2萬元、11925.4萬元,向中國鐵建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958.79萬元、2280.08萬元、7208.34萬元,兩者合計產生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5.7%、81.54%、55.77%。
對此,九州一軌表示,如果業主方、施工方在項目的招投標過程中作出不利于公司的選擇,且公司未能及時拓展、開發其他領域客戶,公司的經營業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營業收入及利潤水平將出現大幅下滑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上文可知,報告期內,九州一軌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以及軌道交通合計產生的銷售收入占其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75%、84.64%、76.75%。
也就是說,九州一軌每年至少有7成的收入是來自“三位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