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jié)束香港公開招股后,光大證券計劃在8月18日掛牌交易。此番H股發(fā)行的6.8億股中,90%用于國際發(fā)售,10%為香港公開發(fā)售,發(fā)行價為每股12.68 港元,集資額約86億港元。這也是繼東方證券之后,今年第二只在港上市的中資券商股。
不過東方證券H股上市即破發(fā),給光大證券香港上市的前景也蒙上了陰影。事實上,去年7月曾有媒體報道稱光大證券擬赴港上市,集資最多195億港元。不過鑒于目前港股市場對于中資券商股的冷淡,光大證券不得不縮減募資額,并且此次H股較A股大幅折價。
以其定下的發(fā)行價12.68港元計算,8月16日A股的收盤價16.09元人民幣,H股較A股折讓約48%。
針對公司H股的前景,記者試圖聯(lián)系光大證券董秘辦,但截至發(fā)稿時仍未有回復。
公開發(fā)售靠內(nèi)地金融機構(gòu)“撐場子”
光大證券在港上市命運一波三折,早在2015年12月,光大證券就已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fā)行申請,然而今年以來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使其一直拖到申請失效都沒能啟動發(fā)行。
此次第二次遞交申請,光大證券的首次公開招股吸引了8家基石投資者,并已經(jīng)與8家基石投資者簽署了基石投資協(xié)議。
根據(jù)公告顯示,上述8家基石投資者分別是恒健國際投資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認購1.13億股、中國船舶資本有限公司認購1.13億股、中建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認購1.13億股、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認購總金額為8億美元、BOCOMInternational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認購總金額為5億美元、The 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認購總金額為3億美元、大眾交通(香港)有限公司認購總金額為3億美元,及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認購總金額為2億美元。
至此,在港上市中資券商增至12家。其余11家分別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國銀河、申萬宏源、中州證券、恒投證券、國聯(lián)證券、廣發(fā)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證券。另外,招商證券也于8月9日公告發(fā)行境外上市外資股成功獲批,不過登陸港交所時間暫未可知。
不過,由于目前港股市場偏弱,從已上市的東方證券情況來看,當前形勢不容樂觀。
中資券商股屢屢受挫
以今年7月8日在香港上市的東方證券為例,其H股每股發(fā)售價定為8.15港元,為招股價7.85至9.35元的中間偏下定價。其在香港公開招股獲認購6868.3萬股,集資約68億港元,占公開發(fā)售股份的96%,未獲得足額認購。
經(jīng)由國際配售補足后,東方證券如期于港交所掛牌上市。但是東方證券掛牌首日就遭到國際投資者冷遇,上市首日收報8.10港元,較發(fā)行價8.15港元跌0.613%。目前受到深港通的利好帶動,股價依舊在上市價邊緣徘徊。
而同樣的內(nèi)地金融股中銀航空租賃(02588.HK),上市第三日就跌破招股價42港元,16日收盤報38港元,已較招股價跌去9.52%。
即使去年獲得高估值發(fā)行的華泰證券和廣發(fā)證券當前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目前均處于破發(fā)狀態(tài)。具體來看,華泰證券上市價在24.8港元,8月16日收報18.26港元,廣發(fā)證券上市價在18.85港元,8月16日收報18.38港元。
另外還沒有開始招股的招商證券,H股集資總額據(jù)傳在150億—175億港元之間縮減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