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后的連續上漲行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客戶。自IPO新規年初實施以來,網下詢價對象數量與日俱增,報價數從最初的1000余個猛增至3000多個。而隨著網下申購熱情的提高,一些“忙不過來”的主承銷商也出現了忙中出錯的情況。
據記者了解,有關方面近期向各家證券公司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股發行上市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稱,在近期新股發行過程中,個別主承銷商在新股發行的無效配售對象剔除、網下配售數據上傳等環節出現錯漏。未來上交所將視情況采取相應的紀律處分。業內人士表示,上述現象說明相關主承銷商內控不嚴,亟待規范。未來,不排除有主承銷商為嚴把網下質量關而提高市值門檻要求。
網下配售出錯漏
據業內人士透露,新股網下發行出紕漏的主承銷商并非只有一家,也并非只發生在一只新股上。
某中型券商資本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網下詢價對象數量持續增長,資本市場部的工作量激增,而一些投行資本市場部人手不足,新入職員工在不熟悉新股規則的情況下,很容易出錯。
某大型券商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有些新人在學習了公司下發的以往新股發行資料后就直接套用,并沒有按新規進行調整,有的則是計算公式出錯,還有的沒有完全勾選和剔除所有的與發行人有潛在關系的關聯人,等等,都是在發行環節中的小細節,但對網下配售結果影響重大。
通知要求,各家主承銷商應根據新股發行上市業務的相關規定,梳理新股發行各個環節的風險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新股發行上市業務流程。特別是對有時間節點要求的工作,主承銷商必須預留足夠的時間進行檢查,嚴格落實專人負責、雙人復核機制。
無效報價引熱議
一只近期發行的新股曾引發業內人士熱議。該新股在網下初步詢價期間,共收到超過3000個配售對象提交的詢價報價信息,最終卻有逾1000個配售對象因為無效報價而被剔除,這在以往的網下配售結果中十分罕見。公司公告給出的原因是,這些配售對象未嚴格按照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向主承銷商提交完整的核查材料。
初步詢價表顯示,包括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平安養老保險等在內的多家市場中赫赫有名的機構投資人旗下的數只產品都出現在無效報價的隊列里。
一家被視為無效報價的機構產品負責人對此結果頗感意外:“公司旗下產品今年一直都有打新,也有專人負責打新事宜,應該不會出現無法在規定時間提交材料的情況吧。”
查閱公司此前發布的初步詢價公告,并未對配售對象需提交的備案材料做出特別要求。這些市場中的專業機構投資人為何未能像往常一樣按時準備好打新材料,實在令人費解。
網下配售市值門檻或提升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坦言,確實有部分券商的資本市場部存在新人經驗不足而熟手把關不夠的現象,這也暴露了相關主承銷商在新股發行上市業務的內部管理上不夠規范。
而對于那些在新股發行業務相關工作中未能勤勉盡責,影響新股正常發行上市的主承銷商,通知還指出,有關方面將視情況采取書面警示、監管談話等措施,情節嚴重的還將采取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措施。
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認為,去年一只新股的網下詢價對象數通常在100至300個,而到目前為止許多超過3000個,與去年相比,資本市場部的工作量增加10倍多。出于風險控制考慮,未來可能會有主承銷商在現有規定上,進一步提升網下申購所需的市值要求,而這也是現行法規允許框架下的。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已有個別新股自設“高門檻”。以花王股份為例,其網下申購者需持有的滬市非限售A股的日均市值需超過3000萬元,遠超1000萬元的底線。高門檻也將近半數網下投資者排除在外,其網下配售對象僅1543個,而同期發行的新股配售對象都超過3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