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的目的是什么
上述笑話講述的現象類似于現在的注冊制推出,推出注冊制的戰略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企業融資方便,為加快加大新股發行而來。國內經濟投資增速下滑,注冊制就是加速把老百姓的存款通過企業融資的形式,變為企業投資來拉動經濟,這就是推行注冊制的戰略目的。把進入股市的老百姓存款以不用負擔成本的股權融資形式變為企業的投資,達到擴大實體經濟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注冊制一開,上市公司融資額度將以萬億為單位,股市難堪其負!
11月21日,某媒體報道《曝肖鋼表態:注冊制在明年三月有結果》,文中提到:11月20日上午,證監會肖鋼主席、主席助理黃煒以及辦公廳、發行部等領導,聽取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意見。肖主席指出:在股市異常波動之后,《證券法》修訂推遲,國務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權方式出臺意見解決,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冊制要有結果;先放發行節奏,后放價格;縮短發行流程(3到6個月),給企業明確預期。
上述表述說明注冊制在11月底就明確了到2016年3月開始實行,第一步是放開發行節奏,第二步放開發行價格,同時縮短發行時間讓企業明確知道什么時間能上市。放開發行節奏對市場沖擊非常大,一個月上市多少家算是放開發行節奏?10家、20家、30家還是50家?放開發行價格對市場沖擊同樣不小,原來20倍市盈率發行新股和40倍發行籌資額度會相差一倍!按照現在小盤股新股60倍市盈率計算,市場流動性將立刻被抽干,小盤股市盈率很快會降到40倍尋求支撐。
注冊制對股市利空影響非常大
股市就是一個水池,水面高低視進出水數量而定。A股股價是由進出水數量決定高低,跟經濟面無關,只跟進入市場和流出市場資金比例呈正相關。1996年、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都是以暴漲后暴跌崩盤收場,都是老百姓存款大搬家進入股市引發的超級大牛市。暴跌的原因很簡單,漲高獲利盤多拋盤大了,市場在高位突然沒有力量承接,沒有這么多存款能接住獲利盤離場的流動性抽離。當下跌成為恐慌,每個投資者都成為做空者后,也就發生踩踏導致崩盤了。
從牛市的生成和崩潰過程看,股價其實就是流動性高低的表現。如果大規模融資,市場流動性一定會降低,沒有對等新進流動性沖抵融資,股價會逐級下跌。2016年,除去深港通可能有1500億(按滬港通實際等值計算)進場,其它能確定進場的資金有多少呢?我們不得而知,但融資數額卻能大致提前知道。據有關機構估算,2016年新股上市380~420家,融資額度2600億元左右。再融資估計不少于5000億元(增發的股份還是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按2015年大小非減持4000多億,后來在暴跌護盤買入2000多億,2015年大小非實際減持2000億計算,2016年市場將流失上萬億流動性。當入場資金和離場資金完全不成比例時,則市場注定會成為超級熊市。
股價需要真金白銀支撐
股市不是有信心就能做起來的,信心不能當飯吃。今年年初的牛市靠輿論導向引來大量資金,最后還是以暴跌結局。股市需要真金白銀往里投錢,才能支撐高估值和高股價。創業板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在流動性日減的過程中會出現連續陰跌,直到市盈率回歸正常的40倍以下。也就是說,創業板很多個股在未來2~3年暴跌50%是大概率事件。
當股票不是稀缺資源,就像一種蔬菜原來供應量少,后來供應量大必然會導致價格暴跌一樣。創業板小盤股靠稀缺才有高估值,如果大量新股上市,創業板高估值必定回歸,這是遠超再融資的市場殺傷力的,是立竿見影的空頭力量。
當然,有很多投資者相信有信心就有股價,從而相信打劫不用怕,有事找警察。實行注冊制就是允許大規模融資,就是默許存款變為投資,不然干嗎實行注冊制?以前的審核制慢慢審核慢慢發行不好嗎?把這個邏輯理順,就能明白高速融資是既定的策略,是必須要實行的步驟。經濟建設放第一位,股市漲跌放第二位。丟車保帥丟的是股市指數,保的是經濟投資增速。
如果我們懂得這些道理,我們就很快明白,2016年是一個大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