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必然帶來IPO大擴容
IPO注冊制的信息本已相當明朗,但很多人對注冊制具體實施時間的解讀卻抱有幻想,這是讓人費解的。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完成了對國務院的特別授權,并且明確從2016年3月1日開始實施,有效期兩年,到2018年2月底授權失效。有人解讀為2016年3月1日授權生效,但不一定到了3月1日就真的開始實施了,可能會拖到下半年甚至三季度才實施。這種解讀理論上沒什么問題,因為這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極端情況下,假如再發生股災,甚至可能難以實施。但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綜合各種因素看,注冊制的實施時間不可能往后拖。
注冊制實施的具體日期由國務院提出,一定是經過了充分的考量,確信在3月1日之前的3個月時間里能夠完成所有的配套制度安排,而不可能到了3月1日還在制定配套規則??紤]到3月3日要召開"兩會",因此注冊制的正式實施應該會在"兩會"之后,也就是在3月中下旬開始實施。國務院今后須就注冊制實施的具體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中期報告,未來要根據注冊制實施的具體情況進行證券法的修改。如果拖到下半年甚至三季度再實施,那中期報告要拖到什么時候呢?證券法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成修改呢?
注冊制必然會增加股票供給,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利空。對股市來說,利多和利空因素是對立的統一,談不上好或不好,該來的總會來,問題是投資者要正確認識,不要自欺欺人。投資者可以期待的是開始實施階段IPO仍會控制節奏和發行價格,但這個蜜月期將很短。注冊制既已開始,IPO的節奏和價格就都具備了隨時放開的條件。像現在新股上市這么瘋狂的連板表現,到時候就別怪IPO又快又多了,也別怪發行價格隨時會放開,這是市場自找的。
值得關注的是,本來深交所IPO都是中小板和創業板,但現在深交所明確表示要恢復主板IPO,而上交所則要啟動戰略新興板IPO,兩個交易所之間已經拉開了競爭上市資源的序幕,因此IPO大擴容勢在必行。
盡快回避高危股票解禁拋壓
對于禁售令解禁,很多市場人士也存在幻想,認為到時候大股東不一定真減持,而減持也不一定是壞事。當然不可能所有大股東到了1月8日禁售令一失效就都會立刻減持,這里面要區別不同情況,對于全流通多年、股價走勢長期不溫不火并且也沒有低價定增股解禁的,大股東自然不一定會減持,但對于股價已經炒上天的次新股、小盤股,就屬于高危股票,將面臨巨大的拋售壓力。君不見,即使在股災之后的禁售期內,還有大股東或董監高不惜違規減持,現在到了可以合法減持的時候,股價又那么高,獲利驚人,他們有什么理由不賣呢?投資者對此不要抱任何幻想,應該做好應對這些大股東和董監高大量拋售的對策。
事實上已經開始有上市公司在陸續公告大股東的減持計劃了,證監會對1月8日后禁售令會如何處置還沒有說法,這些大股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在做拋售前的準備工作了,以便禁售令一失效馬上減持,而且有些大股東不是減持,而是全部拋空,1股不留。這種沖擊波的殺傷力不可低估。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那些持有高危股票的中小投資者如果還抱有幻想而繼續持股,風險莫測。持有這些股票的中小投資者都獲利可觀,完全可以全身而退,繼續留守只是被幻想所困,其結局令人擔憂。
一些市場人士以過去某些股票被大股東減持后又上漲創新高的例子來說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是在誤導中小投資者。這樣的例子過去確實有,今后也還會有,但這不等于就無需規避現實拋壓的巨大沖擊。如果要從事后的結果來說,那還可以說今年的股災也是一件好事呢,因為股災砸出的深坑創造了一個絕佳的建倉機會,而且現在已經有300多只股票創出了歷史新高,但是誰能說股災是個美好的回憶呢?不管今后會怎樣,盡快回避高危股票是投資者目前最正確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