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前不同的是,此次歸真堂規模增加到899頭活熊。曾在輿論的爭議聲中被迫中止上市的歸真堂,轉戰新三板后會有什么故事發生?
重回資本路
沉寂3年的歸真堂還是決定要重走資本路。
記者對比歸真堂前后兩次的上市招股書發現,3年來公司變化最大的是增加黑熊養殖數量,截至8月31日,歸真堂養殖黑熊899頭,年可繁殖小熊100頭以上,歸真堂3年來已經增加了黑熊近400頭。
與此前招股書相比,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沒有明顯的進步。記者在招股說明書上看到,2012年市場就傳出歸真堂營收已經達到約2億元,但是從公布的2013-2015年營收數據來看,公司近幾年營業額維持在1.72億元左右,并沒有出現顯著增長。
而相同的是,歸真堂的惟一主營為熊膽系列產品,原料需從活黑熊身上直接提取。根據資料顯示,歸真堂成立于2000年,主要從事熊膽粉系列中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要原材料來自于其子公司歸真堂生物的黑熊生態養殖基地,主要產品是熊膽粉和熊膽膠囊。
在披露的報告期內,2013年到2015年前8個月,公司核心產品熊膽粉系列中藥收入合計分別為1.47億元、1.57億元、0.9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6.12%、90.73%、93.04%,毛利率高達到87.34%、88.99%、89.36%。
而對此次歸真堂執意掛牌新三板原因,其公司董事張志鋆介紹,歸真堂的上市完全是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
記者在招股書上看到,歸真堂貨幣資金充裕、凈利潤變現能力較強,也不存在盈利大量變為應收賬款沒收回的情況。此外,也就是在今年,歸真堂還一次性通過增資擴股募集了5.74億元資金,且公司融資并不困難。
其實,這并不是歸真堂首次提交上市申請。2009年11月,歸真堂在福建地方媒體上刊登上市輔導公告。隨后,市場掀起一片反對之聲。不過,2012年2月1日,證監會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歸真堂仍然上榜。2013年4月3日,證監會公布了一批中止審查的擬IPO企業名單,歸真堂在列。2013年6月,在IPO自查“大限”的最后一周,歸真堂表示,因“IPO不是好時機”,因此“上市宣告終止”。
對此,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說,此前因為在A股上市受輿論的壓力夭折后,最終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新三板,或許是希望在新三板上市后,最終再轉戰A板上市,實現曲線上市。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此次共向外發行了約5737萬股,而德生源一家就參與認購了2196萬股,認購資金約2.8億元,認購成本約為10元/股。
12月17日,記者多次致電歸真堂對外公開電話,不過,直到記者發稿時,仍未接到關于該事件的相關回復。
產品結構痛點
“掛牌與此前謀求上市,在性質上存在差別。”談及這次申請登陸新三板,張志鋆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三板不是一個交易所,它是一個交易系統,不應該稱為上市。
雖然如此,歸真堂這一高層的說法也引來了業界的極大關注。記者了解到,就在12月14日歸真堂申請登陸新三板的消息一出,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官方微博發表《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關于歸真堂申請掛牌新三板的聲明》稱,“養熊業圈養的熊類長期生活在非自然的單調環境中,它們不僅飽受生理上的折磨,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目前歸真堂的上市,最大的挑戰是道德對抗,其主要原因是‘活熊取膽’,這個略顯殘酷的詞,這也讓歸真堂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同時監管部門必然會有一定的考量,如果歸真堂還堅持主業不變,歸真堂或將重蹈覆轍。”另一位長期觀察歸真堂的人士分析稱。
歸真堂業績報表亮麗,但從長遠看來是否能保持這種增速和活力,業內多位人士均表示擔憂。
“其實歸真堂正面臨著產品結構嚴重單一化的窘境,雖然熊膽粉系列產品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且成本也在降低,但是逐年上升的營收占比則在考驗著公司營收增長的可持續性。”一位長期關注歸真堂的人士直言。
另一家以熊膽入藥的制藥企業上海凱寶(300039.SZ)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國內的多家公司研制體外培育,特別是熊膽粉中試其實早已取得重大突破。該技術可在體外模擬膽汁酸合成的肝腸循環過程,將雞膽粉經生物轉化制成與熊膽粉成分、藥效相近的產品。
而對于這場熊膽輿論大戰,歸真堂能否如期登上新三板實現逆襲?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華.夏.時.報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