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投行人士:注冊制四不原則最有揣摩空間
注冊制下誰先退市"祭旗"
市場平靜迎接注冊制 降息降準窗口又來臨
一線投行人士:注冊制四不原則最有揣摩空間
注冊制正以超預期速度推進。加速推進的注冊制將會對券商的投行業務形成怎樣的影響?一線投行人士又怎么理解即將落地的注冊制?
12月9日,國務院審議通過提請人大常委會授權,加快注冊制推行,明確在2年內,授權對擬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度,這意味著發行注冊制改革將在《證券法》修訂完成前先行落地。
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于本月10日發布中國IPO市場通訊,即便2015年A股IPO市場暫停了長達4個月,上交所今年的集資金額將比去年的310億元增長達3倍,至1080億元,IPO數量則比去年的43宗翻倍至89宗,上交所將成為全球募資規模第四大的IPO市場。此外,深交所今年的IPO數量有望達到131宗,總募資金額490億元,相比2014年的82宗IPO和360億人民幣集資金額,均有增長。
注冊制明確“四不原則”
證監會于12月9日發布的文件中明確了“四不原則”,“注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對新股發行節奏不會一下子放開、新股發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坊間為此取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注冊制”,而這一點也是最令投行人士玩味的。
國泰君安首席市場分析師林隆鵬表示,注冊制推出是基于市場的反應的,通過控制節奏來形成一個較長的市場緩沖期。短期來看,注冊制非但不會對市場形成利空,反而會形成利好。
“注冊制推出比市場人士預期快,但是從操作層面而言又是超出市場預期效果的。雖然未來的新股發行將交給交易所,但和發達國家所實行的注冊制依然存在較大不同,發達國家在發行節奏和定價方面均采取的是市場化手段,約束較少,但是我國證監會表態明確了,我國此輪注冊制改革依然是有指導的,即本輪注冊制改革極具中國特色,監管層在時刻關注市場的反應。”林隆鵬稱。
申萬宏源投行業務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目前,投行業務在證券公司的收入整體占還比較低,注冊制的推出對券商不會是驚濤駭浪式影響。真正有意義的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通過注冊制的推行,可以使得資質好的公司快速和便捷地融資,使得投資者可更加快速尋找到資質好的投資標的。可謂是,通過市場化機制,穩增長,調結構。”
國泰君安分析師孫金鉅表示,本次注冊制改革所傳遞的信號是正面的。證監會表示,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新股發行受理工作不會停止。目前,IPO排隊企業超過600家,注冊制實施后,現有在審企業排隊順序不作改變,確保審核工作平穩有序過渡。實施中國特色的注冊制極大緩解了發行量劇增和發行價過高帶來破發壓力,進而影響二級市場收益。
加大中介機構責任
注冊制實施后,將呈現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將注冊審核的重點轉移到督促企業向投資者披露充分且必要的投資決策信息上來,不再對企業業績與投資價值、未來發展前景等做實質判斷和“背書”。實行注冊制改革,突出強調的是事中、事后監管。
華泰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稱,基于“四不原則”,短期來看,注冊制影響不大。但是,對于券商而言,最重要的威懾力來源于2個方面的規定:加強了中介機構的責任,以及責令先行賠付。為此,對券商投行業務的風控能力要求提升。
該華泰證券投行負責人表示,“注冊制好比一個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劃分清楚責任邊界,各司其職,更加嚴厲打擊和處罰違法違規行為,提高了違法違規的成本。中介機構將承擔更大的責任和職責,替監管機構進行把關。”
國泰君安副總裁劉欣表示,在注冊制實施的背景下,投行的行業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投行的業務活動將越來越向深層次發展,服務的手段和工具也越趨綜合化。一些創新型服務,特別是以資金、資本為核心資源的資本中介服務已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投行業務活動當中。未來的投行將不僅局限于通道提供者的角色,而將向綜合的產品服務商角色轉型。
“伴隨著綜合服務手段和能力的提升,我們可以預期,券商投行的收入結構將逐漸過渡到承銷保薦收入、財務顧問收入、價值投資和產品設計收入三者并重的模式,非通道業務會在投行業務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新業務領域的拓展與收入模式的重構,將為原本陷于通道業務的投行業帶來新的變革,促使投行收入結構從單純的通道收入向綜合服務收入轉變。”劉欣稱。
券商投行“強者恒強”
談及未來注冊制推出后最大的不同,華泰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是證監會在“背書”,以后是證監會相當于放權給了交易所,也同時加強了中介機構的責任。券商勢必會為此加大風控要求,相對應的,市場集中度就會高,券商就會呈現“強者恒強”的局面。
國泰君安首席市場分析師林隆鵬稱,風控能力強的大型券商會因此獲得更大比例的市場份額。
談及對券商投行業務的真正沖擊,華泰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認為,并非來自注冊制,而是來自非公開發行股票審批的真正放開。
“以后,如果非公開發行股票不用審核和保薦了,才是對券商投行業務的巨大沖擊。”該人士稱。
國泰君安首席市場分析師林隆鵬亦表示,總的趨勢方面,非公開發行的是逐步放開趨勢,只是從監管規定方面還沒有明朗,但是趨勢是一定的。
上述華泰投行人士稱,注冊制的推出目前不會對券商的業務分化形成很大沖擊,整個市場IPO數量在300-400家,明年應該在300家左右,各家券商這方面的差距不大。與此對應,再融資規模上萬億,但是IPO規模在兩三千億規模,券商投行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在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業務方面,目前監管對此沒有很明朗的規定。打新的制度收益將會延續
2015年全年新股發行超過200家,扣掉發行暫緩的月份,平均每月發行20-40家。
國泰君安研究團隊預測,注冊制改革初期將維持現有新股的發行節奏,如果未來市場企穩走好,可能會加快新股的發行節奏,預期2016年全年新股發行規模超過300家。
在華泰證券該人士看來,新股稀缺性仍會保持一段時間,明年的新股發行不會超過400家,將在300家左右。
針對發行價格,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注冊制改革后的新股發行依然會存在窗口指導(目前發行上限是招股書披露最近一個財務年度的23倍扣非后市盈率),不排除未來窗口指導可能放松,但是預期不會有明顯提高,新股發行價格將會繼續低于二級市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估值,一二級市場之間依然存在巨大價差,打新的制度收益將會延續。(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