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創業”的氛圍下,各交易所、區域股交中心出盡招數吸引創業者和資本。
在全國層面,深交所推創業板分層、上交所推戰略新興板、全國股轉系統吸納中小型企業,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都已拋出橄欖枝,而區域股交中心層面,也競相創新,創設分層制度。
6月17日,媒體上流傳出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下稱“上海股交中心”)“科創板”的掛牌企業財務指標、掛牌企業范圍、個人投資門檻和上市機制等關鍵信息。
“‘科創板’是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推出時間還不便透露。”6月17日,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云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詳解了“科創板”的定位、掛牌企業范圍、準入門檻和交易制度等信息。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了解到,天津股權交易所(下稱“天交所”)近期正在醞釀變革,擬推出B板,即特色行業板,包括了類金融板和此前3月底天交所就推出的眾創板,面向金融企業和新能源、新材料、TMT領域的創業者。
5月下旬,湖南股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有標準板、成長板及優選板三大板塊,擬將新增上市儲備板和移動互聯網專板。”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交易所和股交所都來分食創業與資本對接的大蛋糕,企業面臨的抉擇也將更多。
政策紅利期
眼下,科技創新型企業投融資及上市的熱潮正處于風口。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下稱“《意見》”)就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系統性、普惠性政策文件。《意見》提出,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上海更是進入科技創新政策激勵的密集期。
5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正式對外公布,該意見提及的“加快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戰略新興板,爭取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設立科技創新專板,支持中小型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掛牌”,備受業內關注。
在6月4日上海市政府的新聞發布會上,為配合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海市明確將健全人才引進的市場主體評價體制,通過薪酬評價、第三方評價和投資評價統籌體制內外人才引進條件,國內人才引進政策預計年內出臺,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則有望7月出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上海在今年年內或將出臺九項政策來推進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上海市委已經把‘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今年的一號調研課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股交中心的‘科創板’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這一課題是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的。”張云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上交所的戰略新興板將和注冊制同步推出,時間大概在2016年初。在上交所的戰略新興板還處于籌備期的階段,上海股交中心或能先一步推出“科創板”。
根據新興板的相關方案,其對象為已經跨越創業階段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科創板”將重點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范性及科技型、創新型特征中小企業。
詳解“科創板”
創業板、新三板、戰略新興板、“科創板”……各種“板”的推出,頗有眼花繚亂之感。
“深交所正在設計創業板內設單獨層次接收未盈利企業,新三板和創業板之間可能會建立直接轉板的機制;目前上交所的戰略新興板還沒有正式推出,沒有下一層對接的對象,‘科創板’與戰略新興板不存在競爭的關系,反而是有銜接的關系,因為接收的企業性質很像,戰略新興板要求比較成熟的企業,‘科創板’的企業進一步成長可以對接到戰略新興板。”張云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說。
他還指出,上海股交中心“科創板”與新三板面向的對象可能存在“交叉”,“會存在一定的競爭,競爭也是避免不了的”。
“關于科創板,上股交的預想政策還需要協調各方利益博弈,最后看推出時的情況才能有結論,對企業來說,各個融資和交易場所的競爭、分蛋糕是個好事。”一位華東地區私募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科創板”將首先接納上海張江園區內科技創新型企業,主要接納上海的企業,“將來希望有更多的企業進來”。
而在上海股交中心內部,實際上已經在運行Q板、E板。截至2015年6月17日,上海股交中心E板掛牌企業420家,Q板掛牌企業5180家。“科創板”與E板、Q板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科創板’和E板有點像,而Q板的層次更低一些。”張云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云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首先,‘科創板’跟Q板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可以和E板做一個比較,但兩者對象不同,‘科創板’服務的企業可以很小、在初創期,也可以有一定的規模,但E板有一定的門檻,要求有一定的收入,不適于初創期的企業;第二,‘科創板’在審核方面擬實行注冊制,這一注冊制包括了簡易和普通的兩種形式,普通的注冊制和監管層正在研究的IPO注冊制類似,簡易的注冊制還是會采取審核的程序,比如會審核掛牌服務的機構對企業的投資及投資鎖定期的情況。”
在運行初期,“科創板”將采取以協議轉讓為主的交易機制,對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初定為50萬元。“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門檻都是基于風控的考慮,此前我們股交中心的自然人投資者門檻就從100萬元降到了50萬元。”張云峰說。
目前,各區域股交中心對企業仍有股東不超過200人的限制,上海股交中心的“科創板”也不例外。對此,張云峰表示,“實際上這是一把雙刃劍,放開了也不行,不突破對交投活躍會有限制,我們會在政策合規內,盡量尋找活躍市場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