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暫停IPO四個月之后,證監會于上周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宣布IPO重新啟動,決定先按現行制度恢復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IPO,預計2周左右的時間內先發行10家企業,剩余18家也將在年內重啟發行。周一A股應聲大漲。
熱衷于打新的投資者在興奮之余更加關注的是這次新股發行制度的3個變化: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且無老股轉讓計劃的不再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更為嚴格的網上投資者申購約束機制。這些規則的變動將大大改變過往的打新操作和打新策略,個人投資者的打新操作會受到極大影響,以打新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在打新方面的資金和政策優勢進一步顯現。
股市、債市影響有限
業內人士稱,重啟IPO是市場正常化的一步,對于市場預期以及風險偏好具有正面影響。尤其是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這一舉措杜絕了因為申購新股導致巨量資金凍結情況,打新不再需要凍結現金,緩解了新股對股市的抽血效應,長期利好股市。
重啟IPO對股市肯定會造成一定沖擊,但沖擊有限,因為市值配售的做法增加了市場上基金的配置需求,對沖了供給端的沖擊,而且參與打新基金的資金風險偏好較低,跟參與股票投資的資金并不完全重疊。此外,打新基金向來以靈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和保本基金為主,這類基金倉位靈活、股債切換靈活,在這次重啟IPO的機會面前,無疑比其他類型的權益類基金多了幾分優勢。
至于對債市的影響,從邊際上來說會推高無風險收益,分流一部分的資金,但由于新辦法下對于資金凍結的壓力沒有以前那么大,因此總體影響是有限的。而對于打新基金來說,由于不需要預繳款,大部分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債券增厚基金收益。
個人打新難度增加 借道基金成首選
雖然證監會此番調整新股發行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加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但分析人士認為,取消申購先繳款的要求將大大提高資金參與熱情,中簽率就會隨之下降,這樣一來參與打新的投資者面臨的挑戰就更大了。投資者不得委托券商等機構代為進行申購操作、必須自己操作,這一新規同樣也加大了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打新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打新基金的工具價值和配置價值進一步得到凸顯。
此次重啟IPO對打新基金無疑是個福音,但發行規則的變化也帶來了一些限制,比如為了提高打新基金收益率必須控制好規模,因為規模過大在新規之下將成為沉重的負擔;取消2000萬股以下新股網下發行,讓打新基金丟掉了不少獲配新股的機會;未來收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為目前尚不明確發行價格窗口指導是否放開。但總體來說,打新基金作為絕對收益品種依然值得投資,其相對于貨幣基金、純債基金和分級A等品種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據記者統計,在今年以來截至5月初新股發行最密集的幾個月中,所有參與打新的290只基金,僅有20只基金期間累計獲配金額超過5000萬元,國泰基金占據了其中四個席位,在統計公司的累計獲配新股數目中,國泰基金旗下產品合計獲配158只(不同基金產品獲配的同一股票分開計算),在全部基金公司中高居榜首。獲配新股超過100次的基金公司還有鵬華、國聯安、工銀瑞信、南方、大成、東方、寶盈和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