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讓市場聞風色變的配資清理,已從制度層面開始規范,而第三方信息系統外部接入從此會不會被徹底封殺就在此一舉。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此前上海證監局召集了幾家大券商,悄然向券商征求第三方平臺準入意見,近日一些細則已初步形成。
從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全文(共25條)來看,證監會明確禁止向除經營機構,以及外部信息系統接入方之外的第三方開放與外部信息系統從事業務有關的接入權限。
不過據券商透露,一些嚴格的接入限制在即將實行的正式方案中可能會有所松綁。
意見稿禁止第三方接入
因清理配資關閉的第三方外接系統資產管理軟件包括同花順(行情300033,買入)、恒生等,而眼下證監會著手擬出臺第三方平臺的接入準則,這一次也許波及的還會有更多的第三方軟件公司。
據了解,由地方證監局召集個別幾家大型券商開會,征求第三方平臺準入意見,并下發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一共有25條規定。
據行業人士透露,該意見稿爭議非常大,一是覆蓋的范圍,二是禁止的內容。
今年6月份,中證協發布了名為《證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規范》的文件,規定券商可以向第三方運營的客戶端提供網上證券服務端與證券交易相關的接口,前提是符合這些條件:1.簽署正式協議并經證券公司測試和驗收后,由券商進行發布、升級等運營管理的;2.經券商評估認證的客戶自行開發或購置、租用且經專線接入證券公司的第三方客戶端;3.直接連接券商服務端的通用瀏覽器。
而目前證監會已準備出臺新的規定,中證協的細則自然會被替代。
此次證監會下發的意見稿,將除證券公司之外的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等機構的外部信息接入系統也一并納入監管體系。
同時禁止了向除經營機構以及外部信息系統接入方之外的第三方開放與外部信息系統從事業務有關的接入權限。
意見稿重申了對資管或信托產品通過外部信息系統從事證券期貨交易的,經營機構不得為其提供服務,如:在產品委托人份額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不得由不同委托人分別實施投資決策,共有同一證券賬戶;不得出現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且劣后級委托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股票市場融資活動的情形。
此外,基金公司不得允許外部產品接入其信息系統,并通過其租用的專用交易單元發送交易指令至市場場所,證監會另有規定除外。
異常處理可取消交易指令
原本從8月起,中證協開始接受券商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申請,不過只有少數幾家券商遞交申請,后來并未得到反饋,而華泰、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買入)、中信建投等幾家券商更是停止了所有第三方接入。
券商接入第三方信息系統并不是新鮮事,如同花順、大智慧(行情601519,買入)、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買入)等多家軟件商的手機軟件,皆可以支持券商的交易系統,但由于清理場外配資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引致對外部信息系統接入實施整頓。
意見稿中還規定了異常情況的處理,可見監管層范于未然的決心之大。
其中提到,若經營機構發現外部信息系統及接入方存在禁止性行為的,應當及時終止提供接入服務,如采取取消交易指令,限制流量、限制賬戶交易權限、屏蔽應用接入等措施,同時通知接入方,并向住所地證監局報告,3個交易日內向行業協會申請信息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