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證券系統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將今年年中股市震蕩之后的嚴格執法推向了令人矚目的新階段。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翔等人涉嫌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安部指揮上海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以貿易公司為掩護,境外遙控指揮、境內實施交易的涉嫌操縱期貨市場犯罪案件。中央巡視組近日進駐主要金融機構展開專項巡視,此前已有多名證監會與中信集團人士被帶走調查。
這一系列市場治理和嚴格執法的舉措,無疑可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促進市場秩序的恢復和建設。從這些舉措的連續推出和力度,也可看出今年6月至7月間證券市場反常波動的深刻影響,堪稱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轉型的標志性事件。這次股市波動有其前所未見的新特征,其一,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制度變革進程中經受的一次考驗,融資融券、金融期貨、場外配資等利于衍生品發展的交易工具,打開了資本增值的新空間,出現惡性市場操縱的風險也隨之上升;其二,監管層與“國家隊”前所未有地重兵投入救市,但仍難以阻止牛市陷入泥潭,并在救市過程中出現了目前正在追查的一些違法現象。
目前的市場治理舉措,可以看做針對上述市場震蕩新特征的一種回應。這些回應以事后的嚴格執法為內核,同時也提示了建立更為審慎的證券市場制度的重要性。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燕等人以貿易公司為名,隱瞞實際控制的期貨賬戶數量,利用保證金杠桿比例等交易規則,通過高頻程序化交易軟件自動批量下單、快速下單,以較小的資金投入反復開倉、平倉,獲取暴利。這一案例尤其突出地呈現了衍生工具“落地”之后給市場監管帶來的巨大挑戰,也揭示了外資逐漸擴大對中國證券市場影響力的一些可能“通道”。要應對這些挑戰,在事后的追責和執法之外,更需要從制度上做未雨綢繆的預防。
此次股市波動對國家經濟和社會心理帶來了頗大的沖擊,對中國經濟成長也有較大干擾,監管層將致力于防止此種規模的事件再次發生。目前的系列嚴厲舉措,對類似的市場違法行為足以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接下來,令人期待的是,中國證券制度建設可以走出一條對金融危機有較強免疫力的新路,兼顧增加市場活力與建立良好秩序,為中國經濟增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金融證券制度建設要走出一條新路,有必要嚴肅總結目前已有的衍生交易監管的經驗得失,更為深入地研究資本跨國流動及衍生交易與全球金融危機的關系,更為廣泛地吸取其他“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資本跨國流動監管與衍生交易監管中的經驗教訓;在學習西方制度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其推動資本擴張的經驗,也要關注其觸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問題所在。從建立更為審慎的制度的角度來說,兩方面的課題無可回避,一是目前中國經濟和市場肌體容納國際資本沖擊的能力有多強,是否需要做多階段的步步為營的緩沖設計;二是如何為衍生交易設置相應的風險管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