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20%股權料將引發高層變動
花旗銀行欲售清持有廣發銀行20%的股權,雙方尚未對消息進行確認。因花旗作為第一大并列股東,此前派駐高管進駐,一旦轉讓出股權,或將引起后者管理層變動
近日,有外媒消息稱,花旗集團正在接洽出售所持的廣發銀行20%股權,交易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達成,這筆股份是花旗集團在2006年一場激烈的收購戰中攬入,當時收購價格約為31億美元。
上述消息指出,目前花旗集團出售價格還不得而知。對此,《投資者報》記者分別向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廣發銀行方面求證。截至記者發稿,并未收到花旗銀行方面的回復。廣發銀行則表示,該行關注到媒體相關報道,但目前未得到花旗集團對相關事宜的確認。
一位股份制銀行從業者則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雙方并未就此消息進行否認,可見事情并非“謠傳”,或許因議價等考慮才未正式公告。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權出售為正常的市場行為,也無需過分解讀,以后在銀行領域應該會越來越常見。
但同時,他也指出,花旗銀行對廣發銀行并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廣發銀行的行長多年均出自花旗,高管的深度介入勢必讓前者發展烙上“花旗”的印記,一旦花旗售清股權,或許會影響廣發銀行的高層人事變動,至于發展戰略是否會隨之改變目前還不得而知。
花旗或將售清20%股權
廣發銀行與花旗銀行的淵源始于2006年,廣發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引起三大派系爭奪戰,最終花旗銀行攜手中國人壽(行情601628,咨詢)、國電集團和中糧集團以高價勝出。花旗為首的5家投資者團隊,出資242.67億元人民幣,認購重組后的廣發銀行85.5888%的股份,其中花旗認購了20%的股份。在當時,這項交易是中國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企業收購戰之一。
對于此次花旗銀行或將退出廣發銀行的原因,外界多猜測為廣發銀行上市前景不明朗才導致花旗銀行失去耐心。
董希淼分析,股東撤出無非是兩種原因,對投資企業不看好或者自身資金出現問題,退出華夏銀行(行情600015,咨詢)的德意志銀行就是屬于后者。
“雖然花旗銀行收購廣發銀行之后,對其有上市預期,但應該不是退出的主要原因。”董希淼認為,此前早在2012年,花旗銀行資本充足率出現問題時,率先出售了上市銀行浦發銀行(行情600000,咨詢)的股權套現,依然保留持有廣發銀行。
對于目前國內銀行普遍處于盈利下行期,外資是否不再看好銀行股權的說法,上述銀行從業者對此并不認可,“外資長期持有銀行股權,早已獲得較好回報,如果是逐利資本,應該在行業初見頹勢時撤離,不會等到現在。”
或為全球收縮戰略調整
根據花旗銀行(中國)2014年年報顯示,去年實現了55.1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7%,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 66%。
業內人士認為,花旗集團在中國業績表現較好的同時,歐美地區受復蘇較慢的宏觀經濟影響,表現不盡如人意。董希淼表示,外界傳出的出售廣發銀行股權更多的原因應該是花旗集團的戰略布局做了調整,收縮版圖。
早在今年4月,花旗銀行將旗下日本Citi Cards Japan Inc.出售給三井住友信托銀行。
花旗集團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該集團將把重點集中放在“那些擁有最大規模和增長潛力的市場上”,并將退出11個市場上的消費者銀行業務,如日本、尼加拉瓜、埃及和匈牙利等。花旗集團日本控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皮特?艾略特曾公開表示:“這項決定進一步推進了花旗集團的全球發展戰略,也就是將資源集中到我們感覺自己擁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中。”
廣發高管變動可能性增大
今年以來,多家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進行了減持。
1月,西班牙對外銀行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出售22.93億股中信銀行(行情601998,咨詢)H股,約占總股本的4.9%,轉讓價約131億港元。減持后,西班牙對外銀行的持股比例從9.6%降為4.7%。隨后,興業銀行(行情601166,咨詢)遭遇恒生銀行兩次減持僅10%股權,恒生套現約295.4億元。德意志銀行也于近期公告稱,將為所持的華夏銀行股份進行減記,并預示可能減持這部分價值約35億美元的股份。
與廣發銀行情況不同的是,上述外資銀行以財務投資為主,并未過多干涉中資銀行的管理層。而花旗銀行在收購廣發銀行后,先后兩任行長辛邁豪、利明獻均出自花旗銀行。
兩任行長取得成績尚可。辛邁豪到任一年,廣發銀行扭虧為盈,并連續三年刷新歷史性利潤紀錄。利明獻上任以來,業績也持續增長。截至2014年底,廣發銀行的總資產為16480.56億元,凈利潤120.37億元,不良貸款率1.04%。
“花旗銀行對廣發銀行的管理介入非常深,行長以及管理團隊中多見花旗銀行高管身影。”董希淼表示,一旦花旗售清股權,或許會影響廣發銀行的高層人事變動。
此外,消息人士還稱,對于花旗銀行出售的20%股權,已有兩家有意“接盤方”浮出水面,分別是廣發銀行的兩大投資者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兩家目前均持股20%,與花旗接洽或為大股東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