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否認通過港交所聆訊半個月后,奈雪的茶這次終于放出喜訊。
6月6日晚,港交所官網發布了奈雪的茶聆訊后資料集,這意味著,作為新式茶飲代表的奈雪的茶IPO申請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今年2月11日,奈雪的茶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根據此次更新披露的信息,奈雪的茶茶飲店數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間增長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1間,并于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2021年5月31日)進一步增至556間。根據灼識咨詢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覆蓋的城市數目計算,奈雪擁有覆蓋中國最廣泛的高端現制茶飲店網絡。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個月,奈雪的茶每單平均銷售價值達到43.3元。而據媒體統計,高端現制茶飲店客單價的行業平均水平約為35元。
資深零售專家、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奈雪的茶上市為新式茶飲募資及原來資本退出提供了解決方案,有利于推動資金加速進入茶飲行業,提升茶飲行業資金瓶頸問題。不過,他也指出,茶飲企業上市還是需要謹慎。“上市后持續盈利能力是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不像未上市時可以以概念為主。”
兩年計劃新開650家店
公開資料顯示,奈雪的茶創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隸屬于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奈雪的茶開始走出廣東地區,向全國范圍內擴張,正式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國70個城市,近500家門店。據稱,其所有門店均為直營,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
2018年3月,奈雪完成A+輪投資,估值達到60億元,成為公開資料中茶飲行業首個獨角獸。另根據天眼查數據,截至上市前,奈雪的茶一共經歷了5輪融資。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1月左右,由太盟投資集團(PAG)領投,融資金額為1億美元。
2021年2月11日晚間,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成為國內首個正式公開上市計劃的新式茶飲企業。
根據奈雪的茶在最新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該公司主要運營兩個茶飲店品牌-旗艦品牌奈雪的茶及子品牌臺蓋。和奈雪的茶門店布局相比,臺蓋的門店還較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在中國大陸九個城市擁有64間臺蓋茶飲店。
具體來看,奈雪的茶部分貢獻了企業近九成的收益,且占比連年擴大。數據顯示,奈雪的茶茶飲店所產生的收益由2018年的9.10億元增至2019年的22.91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20年的28.71億元。而自2018年至2020年,其臺蓋部分的收益分別為1.56億元、1.85億元、1.53億元。對應的,奈雪的茶公司整體收益在這三年分別為10.87億元、25.02億元、30.57億元。
一直以來,奈雪的茶虧損就備受關注。《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就年內虧損這一會計項目來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奈雪分別虧損約6972.9萬元、3968萬元、2.03億元,三年內累計虧損額超3億元。
“我們于往績記錄期間產生虧損凈額,主要原因為我們不斷迅速擴大業務規模及擴展茶飲店網絡。”對此,奈雪方面這樣表示。其還稱,虧損凈額由2019年至2020年增加亦歸因于確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1.33億元,指與B-2輪投資有關的認股權證、境內貸款及附有換股權之可換股票據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
在招股說明書中,奈雪的茶還詳細表述了“通往盈利的道路”。其表示,公司預期將于不久將來通過持續收益增長及提高成本效率進一步改善財務表現及實現盈利。“具體而言,我們尋求通過快速擴張茶飲店網絡推動整體收益持續增長,以實現長期大規模可持續盈利。然而,隨著我們持續增加我們茶飲店的數量,我們的門店經營利潤率可能會降低。”
據稱,另一方面,奈雪的茶認為隨著其持續將業務規模化,公司將可通過不斷降低門店產生的成本及開支占收益的比重,以及降低總部層面產生的按比例分配至各間茶飲店的成本及開支,從而降低盈虧平衡點以實現整體盈利,來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不過,招股書也顯示,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經調整凈利潤達1664萬,2019年這一數據為虧損1174萬,實現扭虧為盈。而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6217萬。
奈雪的茶方面指出,其計劃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我們預期在2023年新開設的奈雪的茶茶飲店的數量至少與我們計劃于2022年新開設的奈雪的茶茶飲店的數量相同,具體取決于市場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券商人士曾拋出這樣一個觀點:奈雪作為茶飲行業在二級市場的“先行者”,在監管層面面臨著不小的考驗和挑戰。該券商人士指出,港交所、證監會對新茶飲行業相對不熟悉,奈雪作為頭部品牌,需要定義整個行業。同時奈雪目前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對標品牌,“哪怕是對標星巴克,也只能對標星巴克在中國最初發展那幾年的數據”,所以肯定會面臨比較嚴格的審查。如若上市成功,也代表著奈雪將進入經營完全公開透明的階段。
能否引領茶飲上市潮
奈雪的茶所屬的新式茶飲領域過去一段時間來頗受關注。
不止奈雪的茶,去年來,定位相近的喜茶也數次傳出IPO的相關消息。今年3月份,又有消息稱,喜茶計劃將在下半年在港掛牌。據稱,中金早在去年底就已經在為喜茶的赴港上市做準備,并向其機構客戶進行推薦。不過,喜茶創始人兼CEO聶云宸在朋友圈公開否認稱,其沒有任何上市計劃。
此外,走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此前也被曝計劃在A股上市,且上市籌備已到最后階段。對此,王國平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上市可以幫助企業深化自營,解決研發資金問題,強化供應鏈。
不可否認的是,奈雪的茶所在新式茶飲領域正在迅速發展。去年底,CBNData曾發布《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新式茶飲消費者規模正式突破3.4億人。同時,《白皮書》預計到2020年底,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到2021年會則突破1100億元。用戶調研數據顯示,90后與00后消費者成為新式茶飲主流消費人群,占整體消費者數量近七成,其中近三成的90后與00后消費者購買新式茶飲的月均花費在400元以上。
不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相關報告,從競爭層次來看,新式茶飲行業企業數量眾多,全國性連鎖品牌數量較少,主要以區域性市場競爭為主,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目前行業第一梯隊企業,主要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全國性連鎖品牌為主。
“現有的區域頭部包括有江門喜茶、深圳奈雪、中山HALLO COFE、東莞畫葉、廣州茶理宜世等。只是喜茶、奈雪跑得比較快些,其余的步伐稍微慢點。”一位對茶飲領域熟悉的行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類似奈雪的茶這樣的變現案例出來后,會進一步刺激后面的企業沖擊上市,后續將出現茶飲企業上市熱,一級市場投資人隨之受益。“不排除有資金直接對標星巴克推動奈雪(股價)走高,進而拉動后面上市企業的估值。”
不過,王國平認為,二級市場投資人會看企業融資后是否能夠實現業績變現。“上市前虧損,現在投資人接受度還比較高,上市后繼續虧損,投資者就比較難買賬。”他指出,在此背景下,奈雪的茶上市后要注意擴張速度以及盈利前景,規模化成本才能降下來。
在和記者交流時,王國平還提及了當前眾多新式茶飲品牌的“網紅”標簽。在他看來,很多網紅品牌都存在“傷仲永”的現象,對企業來說,從網紅轉型規模大眾化玩法,會發生很大變化,不是小創新可以實現的。“到目前為止,輕飲類唯一堅挺的只有星巴克。奈雪現在拿的都是優質網點,如果業績無法持續,一旦下來,購物中心立馬會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