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兩市股指早盤低位震蕩,疫苗股大幅回調拖累創業板指跌超2%。午后上證指數一度翻紅,北向資金恢復交易后,券商、地產等權重板塊連續殺跌,三大股指最終全線收跌。上證指數收報3408.13點,跌1.24%;深證成指收報13480.85點,跌2.09%;創業板指收報2612.84點,跌3.27%;科創50收報1472.02點,跌2.68%;萬得全A收報5280.09點,跌1.70%,成交1.076萬億元。
從全天盤面來看,疫苗、軍工、半導體領跌,金融板塊疲軟,電力、食品板塊逆市走升。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午后13:30分恢復交易,此后便單邊流出,截至收盤凈賣出61.34億元,其中深股通凈賣出39.2億元,滬股通凈賣出22.14億元。
海富通基金公募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呂越超表示,經過了前期市場的強勢上漲,近期市場調整震蕩,原因之一在于投資者主流配置的品種,估值已到達相對高位。前期支持市場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公司自身過硬的基本面,良好的盈利預期,但疫情后貨幣政策寬松背景下,流動性的支撐也起到了很大的貢獻。
隨著經濟的全面復蘇,“大水漫灌”和強刺激已沒有必要。轉型升級仍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基調。近期信貸數據也印證,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流動性轉向合理充裕。因此,好公司“干拔估值”已階段性放緩。此外,外部因素的擾動,也壓制了市場的風險偏好。
但是,對于后市走向,呂越超表示也無需過于悲觀。在經濟未見強復蘇,通脹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很難看到貨幣政策強力收縮。市場在短期震蕩后將趨于穩定,后市預計仍將以結構性機會為主,長期看好科技、光伏、新能源等成長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