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盤走勢尚好,但A股周三盤中突然出現“大跳水”,滬指最多跌近3.5%,創業板指數收盤更是大跌5.45%。觸發本次暴跌的導火索,被認為是一份有關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按照相關文件的信息,銀行理財業務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上述信息一經披露,立即引發大盤暴跌,A股的資金面是否將遭遇嚴重沖擊?苦日子又要來了嗎?
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新規明確“不能投資股票”
市場上廣泛流傳的銀行理財監管新規似乎推出在即。商業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下發至銀行,這意味著自2014年12月以來擱置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新規征求意見有望于近日重啟。
資料顯示,《征求意見稿》相較于2014年12月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征求稿)》,呈現出較大變化。《征求意見稿》對銀行理財業務監管重點包括了:對銀行理財業務分類管理,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禁止發行分級產品;銀行理財業務進行限制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本行信貸資產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本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
券商通道業務逐步壓縮未來可能逐步消亡
日前,在證監會舉辦的培訓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指出,合規的問題一定要重視,李超要求中介機構一定要緊密圍繞實體經濟,真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產品。牢牢堅守證券主業,一定要堅守合規底線。
李超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監管與行業的關系。過去是以呵護為主,監管環境以松、寬、軟為主,現在要回歸監管本位,從嚴治理。全面規范資產管理業務運作,不是要將通道業務全停掉,而是要逐步壓縮通道業務規模,通道業務早晚是要消亡的,并不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點。
分析人士認為,證監會領導提示通道業務的整頓,與銀監會對銀行理財業務的新規是相互呼應的。這表明當前的金融監管步入“從嚴監管”的新常態。
不影響存量業務市場或反應過度
中金公司在“深入解讀銀行理財新規”專題電話會上指出,傳聞中的新政策將對銀行理財乃至整個資管行業都有影響,但應該是“新老劃斷”,跟存量業務無關。
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金融機構間風險防范是重點,預計政策落地實施影響或有限。對商業銀行而言,短期流動性影響略負面,但過度期充分,風險可控。長期看,有利于理財產品規范發展,有利于推進銀行理財回歸資產管理本質。經濟層面,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無風險利率,降低金融風險,有利于系統性風險緩解。
另有銀行業資管人士認為,現在市場上銀行理財分級產品已經非常少,做得最大的銀行的存續規模也就三百億左右。而且5月份的時候,監管就已經明確叫停了銀行發行分級銀行理財產品。并不是太新的要求,這不會產生太大的實際影響。但是二級市場上,多數投資者已經被新聞標題嚇倒,見勢不妙,撒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