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新股市場正悄悄地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變化之一:新股募資增加,大盤股開始上來了。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共發行新股67只,募資332.46億元,除1-2月(春節因素)發行較少外,基本上維持在每月發行11-12只、募資60-70億元的水平。而7月份實發新股14只,募資約161億元,其中包括發行11.54億股、募資72億元的江蘇銀行,發行4.67億股、募資41.66億元的中國電影。是的,江蘇銀行本是6月份發行的新股,因發行市盈率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被推遲到7月,但管理層并沒有因為江蘇銀行募資70多億而推遲較大盤股中國電影的發行,也沒有如江蘇銀行原計劃發行25.98億股,實發時不得不削減至11.54億股,那樣要求中國電影縮小發行規模。相反,7月29日申購的長久物流原計劃發行6000萬股,現減少至4001萬股,中國電影卻一股不減,這從另一側面說明管理層對大盤股的支持。
變化之二:因發行市盈率高于行業市盈率而推遲三周發行的公司開始增多。今年以來因這個原因被推遲申購的,僅江蘇銀行一家,蘇行之所以必須“咬住”6.27元的發行價,原因是作為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發行價不得低于凈資產,否則就是“國有資產流失”;而今原擬7月28日申購的花王股份也因發行市盈率高于行業市盈率,被推遲至8月12日。花王股份并非國資控股,為什么寧愿推遲也要堅持較高的發行價格,其背后又折射出什么呢?
若去掉兩頭,便可發現,今年7個月大盤的主要分布區是在2800點平臺、2900點平臺和3000點平臺之上。
與2800平臺站立41天和2900點平臺站立45天相比,大盤在3000點平臺上,只收盤了28天,并且7月以來只收盤了12天。顯然,3000點平臺打造得還不夠扎實。這就是近期大盤沖上3069點之后,連續出現6根陰線的原因,即受到了前兩個平臺上方的巨額獲利盤,以及3097點前高點的解套盤的雙重夾擊。
但是,既然2800點、2900點兩個平臺上累計收盤了86天,持續將近4個半月,那么3000點新平臺下方的空間是很有限的,繼續夯實3000點新平臺是有條件做到的,是有助于打造慢牛式多頭市場的。
3、從均線系統看,大盤依然處在多頭市場中
上周,大盤沖到3069點時,因高于60天線、120天線和五周均線距離達150點-120點,反映了市場獲利盤過于豐厚,并且日線的KDJ指標高達90、98、105,所以,短期調整是很有必要的。
經過連續6天的調整,目前,大盤3012點,離開60天線在2920點、120天線在2909點、五周均線在2968點的距離已大幅縮小,日線的KDJ指標降為55、67、30。獲利盤和解套盤都得到了較多的清洗,為今后的上行減輕了阻力,慢牛式多頭市場仍將得以持續。
4、系列利空壓力測試出慢牛式多頭市場
6月下旬以來爆發的行情,是在一系列重大利空下出現的。如人民幣貶值、從嚴四行業跨界購并、A股納入MSCI落空、推史上最嚴借殼上市標準、英國脫歐等。正是在最后一個利空兌現后,行情突然啟動站上2900點。隨后又遇萬科復牌、欣泰退市,大盤竟奇跡般地站上了3000點達12天。
5、利好預期支持了慢牛式多頭市場
中國經濟趨于樂觀,上半年GDP交出6.7%滿意答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高對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人民幣貶值到6.70元關口止跌回升;國資委推出央企改革7個試點;上海國資改革將掀起新高潮。
市場資金充沛,6月底企業活期儲蓄高達38萬億元;險資在3000點上加倉,繼續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的主動性;央行7月下旬將對14家金融機構進行MLF操作,向市場釋放2270億資金,貨幣繼續寬松。
國務院推出投融資改革方案,利好銀行股;中概股奇虎360將于8月8日啟動回歸A股借殼上市;國務院罕見地以強大陣容討論促進民間投資問題。人社部稱將“盡快啟動養老基金委托投資”,這是迄今關于養老基金入市的最明確的表態。一旦6000億養老基金開始入市,至少可帶動萬億社會資金進股市。
6、市場熱點輪動,也加固了慢牛式多頭市場
本輪慢牛式多頭市場最大的成果是,涌現出既符合政策取向,又具備輪動優勢的新熱點。
首先是國企改革板塊。這是年內改革任務的重中之重。改革效果不佳或會倒逼改革提速,利好催化劑亦會不斷出臺。因此,國企改革已成為投資者的首要布局配置。央企改革力度和輻射面加大,對穩定大盤具有積極作用。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尤其受到機構和投資者追捧。目前十幾元的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中的準借殼上市股,是隱性的、未來將通過國內外公開競標的、優中選優的新興產業股。
另一值得重點關注的板塊是:新近冒出的兩大領先于世界的頂級高科技。一是量子通信概念股,以科技含量高、盤子適中、股價低、換手率充分、吸資能力和帶動人氣能力強的優勢,把投資者的眼光,從一般高科技,引向了世界頂級高科技的境界高度;二是以東旭光電為領頭羊的石墨烯鋰電池概念股。該股本周從10.11——14.17元,周漲幅40.2%。
由于上述新的市場熱點形成,并且股價多半是10元出頭的中小盤股,吸引了大量資金介入,導致了機構和投資者對上半年熱炒的板塊獲利了結,調倉換股,也造成了個股結構性分化,指數在震蕩中進行了對沖。有些人是“賺了指數卻賠了錢”,而有些人則是“賠了指數卻賺了錢”,各類投資者在近期慢牛式多頭市場中,各得其所,感慨良多。
本周,大盤在周線三連陽之后,出現調整,收出1.37%的周陰線,十分正常。對熱點板塊輪動引發的指數震蕩,尚不能輕言“反彈結束”。別忘了,日K線、周K線和月K線的技術指標,均處于中位和低位。一旦沖破3100點,上方100-200點都是沒有停留過的真空地帶!
下周,投資者當關注大盤在近期3000點上收盤12天和在3030天上方收盤7天的成果基礎上,能否繼續這個新平臺。即便瞬間跌破3000點整數關,只要五周均線不破,多頭市場就依然成立,仍可在熱點個股中積極作為。
(賀宛男,著名財經評論家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