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剛發布收購計劃,第二天就收到交易所問詢函。
7月29日,上交所對中鹽化工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收購標的青海發投堿業有限公司(下稱“發投堿業”)賬面大額資金受限的具體原因、對日常經營的影響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案,并說明交易估值是否充分考慮相關風險。
而在7月28日晚間,中鹽化工公布2021年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28億元,用于收購發投堿業100%股權。本次增發采取競價發行方式,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
雖然有收購消息,但是股價并未獲得提振,截至7月29日收盤,中鹽化工報收17.13元/股,跌幅5.35%。
強強聯合打造純堿龍頭
中鹽化工是一家集鹽、鹽化工、醫藥健康產品等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以精制鹽、工業鹽等為代表的鹽產品;以金屬鈉、氯酸鈉等為代表的精細化工產品;以純堿、燒堿、電石、PVC、糊樹脂、氯化銨為代表的基礎化工產品;以蓯蓉益腎顆粒、復方甘草片、維蜂鹽藻等為代表的醫藥保健產品。
據了解,發投堿業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銷售純堿產品及其副產品,礦產品、煤炭、瀝青、鉀肥、水泥等。發投堿業地處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內的以鹽堿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硅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的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與中鹽化工子公司昆侖堿業廠區相距較近。
發投堿業主營業務與中鹽化工位于德令哈的子公司昆侖堿業相同,為純堿產品(包括輕質純堿、重質純堿及食用堿)等的生產及銷售,生產工藝均為氨堿法。發投堿業目前擁有已投產的核定產能為140萬噸的純堿生產線(一期),同時擁有二期產能為90萬噸的純堿生產在建項目(二期)。
通過本次堿業資源整合交易,中鹽集團旗下堿業版圖得到增強,預計中鹽化工的營收利潤規模將擴大。同時,這也是地方國資與央企資源的內部調整。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國家發展規劃,隨著內地節能減排、環保政策逐步落實,純堿行業準入門檻嚴控,同時不符合要求的中小純堿企業將逐漸被淘汰,以致供需格局改善,具備先進技術、環保優勢、生產規模的發投堿業優勢明顯。
根據公告,中鹽化工控股股東吉鹽化集團持有公司55.69%的股份。公司實控人為中鹽集團,最終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按本次定增上限測算,本次定增后,吉鹽化集團持有公司42.84%的股份,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因此,本次定增不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化。
而中鹽化工完成對發投堿業的股權受讓后,首先,對原有廢液排放池進行加固改造,2022年底前完成中央環保督查提出的水資源循環利用達到40%以上的整改要求,其次,要盡快著手開展發投堿業二期項止收尾工程的改造和建設工作。
據《合作框架協議》,兩家堿業公司整合后,還將享受青海省招商引資相關優惠政策,青海工信廳和海西州政府共同發投堿業和昆侖堿業給予資金補助,總額不超過3億元,分3年補助到位。
中鹽化工在完成此次收購后,發投堿業成為上市公司子公司。此次收購的完成增強了中鹽化工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上市公司將對自身純堿業務和發投堿業純堿業務在銷售、采購、生產、運輸、技術升級等方面進行整合,克服無序競爭局面,同時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水平,實現煤炭、石灰石、水、原鹽及廢液綜合利用等資源共享;實現上市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充分發揮不同管理團隊的經營管理水平,積極發揮協同效應,在純堿市場形成資源互補和競爭合力。
交易所發三點質疑
雖然劍指打造國內純堿龍頭的愿景較好,但是交易所的質疑點也很尖銳。
上交所要求中鹽化工補充披露:發投堿業賬面大額資金受限的具體原因,包括資金凍結涉及的具體事項、凍結申請人、凍結發生時間及期限等,保證金涉及的具體業務、發生時間等;結合日常經營需求,說明大額貨幣資金凍結對發投堿業日常經營等方面的具體影響;上述資產受限的具體解決措施,以及是否存在損失貨幣資金或主要經營性資產的風險,并說明交易估值是否充分考慮相關風險。
記者了解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純堿行業下游企業開工不足、運輸受限,導致純堿市場供需失衡,純堿生產企業普遍出現業績下滑。根據發投堿業模擬利潤表數據,發投堿業2020年虧損4540.86萬元。
不過,今年以來發投堿業經營業績受疫情影響已逐步消除,今年1-5月實現凈利潤6293.27萬元。另據中鹽化工介紹,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在業務、資產、財務、人員、機構等方面對發投堿業進行整合。
就在7月初,中鹽化工發布公告,公司股東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957.66萬股,本次減持價格區間為13.061-13.682元/股,套現1.28億元。
7月6日減持消息公布的當天,中鹽化工還出現了高管離職情況。中鹽化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2021年7月5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兼總法律顧問李發榮、副總經理張朝暉的書面辭職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