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夏貝爾)發布了2021年一季報,但業績差強人意,一季度營收暴跌85.53%,凈虧損7016.1萬元。
在國貨銷售熱潮之下,拉夏貝爾的業績一反常態進入了“滑鐵盧模式”。
據《每日財報》了解到,拉夏貝爾品牌開始成立于1998年,一直追求強調個性化的設計, 是一家將設計滲透人文文化的時尚品牌。20余年的女裝巨頭,如今正面臨著風雨飄搖的慘況。
從被稱為“中國版的ZARA”,到A+H股上市,再到面臨著的退市危機,拉夏貝爾到底經歷了什么?在服裝行業國潮熱度下,拉夏貝爾又能否抓住機遇逆勢而上?
深陷巨額虧損,資金承壓
拉夏貝爾的困境早已經顯現。
根據年報,2020年,公司營收為18.19億,同比下降76.27%,凈虧損達到了13.4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拉夏貝爾第三年出現虧損的境況。
從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拉夏貝爾的財務業績一直都不好看,2018年其虧損為1.6億元,2019年虧損達到了21.66億元。
同時拉夏貝爾還面臨著高額負債。2020年度截止12月31日止的短期借款金額為11.6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79億元,流動負債總計為38.73億元,而流動資產合計為13.3億元。虧損加上負債,拉夏貝爾面臨著巨大的經營挑戰。
拉夏貝爾雖然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公司線下經營網點收入大幅下滑,但仍需承擔商場租金及人員費用等固定支出,導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下降幅度明顯低于收入下滑幅度。
從銷售渠道上來看,拉夏貝爾的專柜收入由2019年32.25億元,減少至2020年6.76億元,同比下降79%;專賣收入由2019年30.97億元,下降至2020年6.26億元,同比下降79.8%。
拉夏貝爾總體的業務渠道主要就分為專柜、專賣、在線平臺和加盟,專柜和專賣收入的大幅下降可以說嚴重拖累公司。而且在線平臺收入僅占收入總額的16.2%,公司也很難開展線上銷售。
對于拉夏貝爾來說如何規劃好未來的發展路線?拓寬銷售渠道?成為公司迫在眉睫的問題。
擴張迅速埋隱患,面臨退市危機
作為“快時尚”品牌,拉夏貝爾在鼎盛時期曾擁有9269家門店,遠超于ZARA、HM等國際性品牌。但如今拉夏貝爾的門店數量截止到2020年6月底,已經縮減到了只有3668家。從輝煌到沒落,拉夏貝爾其實早在擴張之初就埋下了雷點。
拉夏貝爾董事長邢加興曾表示,“發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來的,國內消費市場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長,如果不開新店就意味著倒退。”基于這樣的理念,拉夏貝爾走上了迅速的擴張之路。但規模并不意味著盈利,門店租金、人工成本等多方面的開支都讓拉夏貝爾虧損飆升。
在規模性的擴張之后,拉夏貝爾迎來了“關店潮”,在2018年年報顯示拉夏貝爾在半年關停了2400家門店。在2020年度業績報告中,拉夏貝爾原子公司杰克沃克服飾有限公司及Naf Naf SAS也因無法持續經營而進入司法清算程序。
這種擴張帶給拉夏貝爾的后遺癥是非常明顯的。3月22日拉夏貝爾曾發布公告稱,預計2020年底經審計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如果此次預計準確,那么拉夏貝爾的A股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這也已經是拉夏貝爾2021年以來第三次提示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實控人持股被拍賣,高管變動頻繁
或因資金流緊張,拉夏貝爾此前因為未能按時償還借款本息,債權人海通國際咨詢有限公司將公司控股股東邢加興、上海市主體及3家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償還借款本息及逾期利息合輯3.28億人民幣。
而作為創始人的邢加興所持有的1.416億股公司A股股票已全部競買成交。
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管理層穩定也能夠集中精力搞建設,提升自身的硬實力。但對于拉夏貝爾來說,除了自身的業績風險外,還面臨著頻繁的人事變動問題。
今年2月份,拉夏貝爾發布《關于變更公司董事長的公告》,稱董事會在2月21日收到了董事長張瑩女士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調整工作安排辭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職務。
自2020年以來拉夏貝爾的高管職位先后經歷了于強、尹新仔、章丹玲、張瑩、段學鋒等,其中還有僅上任一個月便離任的總裁。
事實上,從2019年創始人邢加興辭去總裁一職后,拉夏貝爾的高管層就一直處于變動之中。除了總裁職位的頻繁更換外,拉夏貝爾的多名高管也曾先后辭職。
從2020年半年報上可以看到,王文克及芮鵬于2月申請辭去拉夏貝爾董事及獨立董事職務;沈佳茗3月辭去拉夏貝爾首席財務官職務……
究其根本,不管是人事變動還是持股被拍賣,其根本都是為了能夠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但是否能夠徹底將業績扭轉乾坤,還有待時間進一步考驗。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