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戶數被視為個股“溫度計”。近期在交易所的互動平臺上,不少上市公司提前披露了股東戶數。據統計,截至昨日,兩市共計有250家披露了9月以來的股東戶數。
統計顯示,相較于8月末,250家公司中,有78家股東戶數增加,還有172家公司的股東戶數減少。從股東戶數環比減少的數量來看,中核鈦白、華平股份、華聞傳媒、安利股份、*ST魯豐、西泵股份、新海宜、新華都、天汽模、大富科技、宏潤建設、金杯電工、智度股份、中房地產、寶馨科技、華天科技和云南能投均減少3000戶以上。
環比減少比例看,安利股份、華平股份、斯萊克、中房地產和華帝股份等18股的最新股東戶數較8月末減少超10%以上。安利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9月15日,公司股東總數為10600戶,而截至8月31日公司股東數為16769戶,這意味著安利股份股東戶數減少幅度高達36.79%。伴隨股東戶數的銳減,安利股份股價9月來已累計上漲35.26%。
從其他股東戶數環比減少的公司來看,172家公司股價9月以來出現上漲的為70家,跑贏同期上證綜指的則有105家,占比超六成。其中,安利股份、鳳形股份、*ST東鉭、華帝股份、*ST獐島、地爾漢宇、智度股份、銀星能源、永安林業和閩發鋁業的漲幅超過10%。
以申萬行業劃分來看,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計算機和電氣設備這5個行業成為股東戶數減少較多的行業。
通常,公司股東戶數減少,每戶平均持股數就越多,反映公司籌碼趨于集中,機構或大資金持股度較高。反之,公司股東戶數增加,每戶平均持有的股數就越少,顯示出公司籌碼開始分散,散戶持股度較高。
業內人士認為,籌碼集中度的增減并非決定股價漲跌的惟一因素,仍需結合其他多重因素。如題材、業績水平等綜合考慮。
對普通散戶來說,除了從公開報表或交易所平臺中了解籌碼變動情況之外,還要注意到,在涉及上市公司股份變動,比如送股或轉增股本后除權,增發或配股上市流通后,也會引起股東數以及人均持股的變化,對比不同報告期的數量變化以及股價運行區間,可直觀判斷主力在加倉還是減倉,以及加倉或減倉的大概成本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