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研報指出,中國電影的進口片發行受益于行業增長與政策扶持。 東方IC 資料
中影交出了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半年報。
8月30日,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600977)公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5億元,同比增長34.36%。
有分析認為,中影上半年的凈利潤的增速之所以大幅跑贏營收增速,主要是因為電影發行業務毛利率的上升,以及財務費用的大幅減少。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影的財務費用減少3030萬元,同比減少了257%;電影發行的營業收入為26.78億元,毛利率同比增加了7.01個百分點,至25.22%。
電影發行是中影最大的營收來源,占到今年上半年中影主營業務收入的60.2%。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影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148部,實現票房91.95億元,占同期國產片市場份額的70.79%;發行進口影片40部,實現票房70.5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市場份額的 60.87%,其中《美人魚》、《瘋狂動物城》等全國票房前十位影片均為公司主導或聯合發行,保持了行業領先優勢和市場主導地位。
一位影視行業分析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2017年WTO談判將要重啟,屆時,進口片的配額大概率還是要提升的。原本2012年WTO談判的時候,中國還是保留了對于國產電影的保護,一旦談判重啟,有很大可能會放開進口片的配額,而這對中國電影發行業務的增長肯定是會產生一定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對進口影片管理實行的是“一家進口、兩發行”的安排。即境外影片由中影集團獨家引進,然后委托中影及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作為中影的大股東,中影集團手持著影片進口、影視制片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 影視服務“全牌照”。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中影的進口片發行受益于行業增長與政策扶持。近三年進口片發行收入在引進片全年票房中占比20%左右,復合增長率達38.61%。2017年WTO談判重啟及好萊塢大片年有望驅動收入爆發。”
另一位影視行業分析師也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中影的增長已經趨于穩定。首先是國內電影行業在陸續開放,2017年WTO重啟談判后,不排除進口片的配額會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這對于海外影片進口發行的業務肯定會帶來利好。而從國內電影市場票房來看,盡管今年的增速有所放緩,但長期來看電影市場還是會走向繁榮。因此,不管是國產片還是進口片,對于中國電影的發行業務肯定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