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
近日,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表示,中國跨境電商領域產能并未過剩,亞馬遜目前也沒有感受到跨境電商新政對其保稅倉的的壓力。
8月12日,亞馬遜中國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亞馬遜“海外購”銷售總額已經達到了去年同期的近4倍;亞馬遜“海外購·閃購”上線一周年以來,月銷售額也實現近18倍的增長。
亞馬遜中國在北京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二三線城市已經發展成為拉動其“海外購”銷售額增速的主力軍。
因此,牛英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她并不認同現在外界所說的跨境電商行業產能“過剩”這一點。她認為,從消費者本身的需求的角度來講,跨境電商是很大的一個市場,而且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大家覺得競爭很激烈,是因為各家在營養保健、奶粉等品類中有一些重復競爭,但還沒有到“過剩”的程度。
跨境網購市場發展空間大的一個表現就是,這種消費形式已經逐步滲透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覆蓋的地域也越來越廣。
亞馬遜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海外購”2016上半年銷售總額前50大城市中,北上廣深依然占據重要位置。但與此同時,與2015年同期相比,銷售額增速最快的十大“海外購”潛力城市均為二三線城市,包括金華、泉州、西安、嘉興、徐州、汕頭、蘇州、紹興、烏魯木齊和無錫。從地理分布來看,這些城市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特別是長三角地區。
牛英華表示:“過去一年中,在美國亞馬遜財報里,中國在利潤方面貢獻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而跨境電商新政,暫時似乎尚未對亞馬遜中國造成太大影響。
4月8日啟動實施的跨境電商進口新政,在取消了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免稅優惠”的同時,還對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的范圍,以正面清單的方式作出限制。外界有評論認為,這很可能將消費者從已經陽光化的海淘推回代購渠道。
但牛英華稱:“行業里大家做跨境的模式不同,有些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某一個渠道或者是某一個城市,一旦這個渠道或城市有政策的變化,對生意的損傷是很大的。”而亞馬遜在進口形式上一直采用多渠道,包括“海外購”模式、一般貿易進口模式、以及自貿區、保稅區進口模式相結合。同時在廣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進行多渠道、多城市布局。“這些不同的方式使得我們應對政策的時候選擇面比較大一些。”
亞馬遜中國在政策層面也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緊密。
在談到新政推遲一年執行的決定時,牛英華表示:“在保稅或者是自貿區進口的方式上,政府有一年的時間來發展新的更加符合行業需求的政策。這個層面我們也跟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有緊密的合作,他們也在和亞馬遜一起做調研或者研討會,我們也會從電商的角度跟他們分享我們在跨境方面的經驗,供他們參考。”
作為跨國大型企業,亞馬遜相較于國內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在保稅倉模式下感受到的壓力明顯要小。
牛英華解釋:“我們通過保稅倉模式進來的產品叫做‘海外購·閃購’,流轉率非常高,所以我們跟很多供貨商之間的合作是無縫連接。我們有一個商品的預測,商品賣完了之后立刻補貨,屬于小批量快速補貨的模式,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感受到特別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