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度外賣平臺下線了1000余家問題商戶;美團外賣平臺下線9000余家問題商戶,其中北京地區2000余家;而餓了么外賣平臺在“3·15”后至今累計下線近2200家商戶。
雖然三家外賣巨頭均將涉事商家下線,但經常叫外賣的張女士并不滿意,她對記者表示,原來過去自己吃的一直是“問題”餐飲,希望平臺能夠徹底解決黑店進入外賣平臺的問題,并不再有黑店在(外賣平臺之間)轉戰一事發生。
專家稱平臺應承擔連帶責任
朝陽區常營鄉長方澤剛日前表示,北京像素小區流動人口較多,餐飲行業亂象治理也是常營地區的工作重點之一。接下來,將首先開展為期一周的無證餐飲臟亂差等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建立長效機制。同時,對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切斷無證餐飲送餐渠道,五個小區出入口將派人把守,禁止從小區內送出外賣。此外,將協調開發商,疏堵結合,徹底解決好北京像素小區的無證餐飲問題。
朝陽區食藥監局副局長李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照經營的餐廳食品安全無法保障,監管部門對其進貨來源不掌握,以北京像素小區為例,目前經營情況復雜,需要依法查處并令其停業。李洋還強調,餐廳在網絡訂餐平臺入網必須有許可證,對于可能存在的在網絡平臺提供虛假許可證信息進行經營的行為,也將對平臺和經營者依法處理。
中略資本創始合伙人高劍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互聯網外賣平臺的快速發展和企業管理的落后、不健全之間存在矛盾。外賣平臺的訂單量非常大,平臺之間也都在互相爭搶這塊大蛋糕,在這個背景下,作為外賣平臺要根據大數據的分析進行有效管理,把有問題的黑戶清除出去。除了上線之初的審核制外,平臺還缺乏對商戶過程的監管,這也是平臺目前的難點之一,實地檢查的成本很高,這與平臺的商業模式相違背,并且商戶數量龐大,無論是對政府還是企業來說,在真正的執法過程中很難杜絕食品安全問題。
那么如何改善外賣行業的亂象?高劍鋒說,“外賣平臺應該成為黑作坊和無證經營的連帶責任方,外賣平臺有責任并且應該成為責任主體,對食用不合格餐飲的消費者承擔賠償責任,而不僅僅是下線黑商戶這么簡單。”
高劍鋒還表示,政府部門不直接掌握商戶的數據,在監管中指向性不明確,而平臺雖然擁有大量數據,但又不具有執法權。如果平臺之間可以向政府部門提供大數據,把二者結合起來,那么將會改善整個互聯網外賣的商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