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等待近10年的中國電影“老大哥”中影股份(600977,SH)終于站上了A股資本市場的舞臺。
每經影視(微信公號:meijingyingshi)記者昨日在敲鐘現場看到,幾乎大半個電影圈的重要人士都聚集在上交所,見證中影股份上市敲鐘的過程。從現場情況來看,包括鞏俐、黃曉明、黃建新、吳思遠等嘉賓出席活動為中影股份上市助陣。此外,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馮小剛等人也發來視頻祝賀。
“今天是中國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天舉行上市掛牌儀式,與資本市場喜結良緣,具有特別的意義。”公司董事長喇培康在致辭中表示。
作為第一家登陸A股市場的國有影視公司,與此前已經登陸的民營影視公司相比,中影獨具渠道優勢和體系內優勢,并且65年“中影”品牌也有著巨大的資源號召力。從目前的A股上市的傳媒類公司來看,市值最大的是萬達院線,此前一度超千億市值的萬達院線截至昨日(8月9日)收盤市值仍然高達829.76億元,而資本市場“后起之秀”又能否超過萬達成為最大市值的傳媒公司呢?
明星站臺最多的上市公司
“恐怕是明星出席最多的上市儀式了。”一位多次參加上市公司敲鐘儀式的業內人士,在現場這樣告訴記者。
去年2月唐德影視上市時,趙薇、范冰冰作為明星股東出席敲鐘儀式,一度引發市場關注。而這次,出席上市儀式的明星其實一個都不是該公司股東,卻悉數出席,足見中影的江湖地位。
喇培康表示,中影成立以來,全力打造制片、發行、放映和影視服務四大板塊,完成了公司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4年,中影集團就曾嘗試赴港股上市,但因主管部門限制外資進入內地媒體和娛樂業,上市擱淺。2010年末,中影集團聯合央廣傳媒、江蘇廣電、中國聯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影股份,注冊資本高達14億元。問世之初,就肩負著上市的使命。
但在中影爭取上市的這段時間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萬達院線等民營影視公司已搶在前頭,紛紛登陸資本市場,悄然改變著中國影視行業的競爭格局。
幾經周折,今年7月,中影股份終于通過發審會。憑借著中影股份,中影集團將自己的電影相關核心經營性業務注入新公司,邁出改制重組的關鍵性一步。上市之后,中影集團仍然以67.36%控股權的絕對優勢,占據公司第一大股東位置。
中影上市首秀市值達240億
在觀禮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看到了博納影業總裁于冬和華誼兄弟創始人兼CEO王中磊的身影。
王中磊表示,中影股份是一家注重內容的公司,一家注重內容的公司能取得資本市場的助力,對中國電影行業來說是好事,“我們也在向中影學習。”
根據中影招股書顯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46700萬股,發行價格為8.92元/股,上市首日,“中影股份”即頂格漲停,報收于12.84元,漲幅達到43.95%。公司總市值也突破了240億元。
而從公開資料來看,2013年~2015年,中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63億元、59.60億元和72.9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達到4.28億元、4.94億元和8.68億元。根據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1月~3月,公司營業收入20.17億元,同比增長7.84%,凈利潤為3.31億元,同比增長54.81%。對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的增長,中影給出的說法是一季度公司出品并上映的《美人魚》《功夫熊貓3》《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影片均取得較好票房成績。
盡管第一季度表現優異,但對于全年的業績預測,中影卻較為保守。公司預測2016年度營業收入較去年上升0~ 1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去年上升0~15%。
在目前已經上市的傳媒影視類上市公司中,萬達院線仍然是絕對的總市值第一位,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萬達院線的總市值高達829.76億元。萬達院線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電影放映板塊,而中影以電影發行為主要收入來源,電影放映和影視制片制作等均有涉足,在登陸A股后,中影的股價表現同樣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