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為“著力供給側改革引領十三五新發展”。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演講實錄:
沈建光:非常榮幸參加這次盛會,剛才幾位專家對新供給中國經濟中長期基本的問題做了很深刻的探討,我這邊精力主要集中在今年比較短期一點的,主要談到新供給改革,今年經濟工作中的一些亮點和難點。
亮點主要有幾個,我們經濟下滑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家都說開始要過冬,但是其實全球經濟也并不好過,我們經濟全球來比相對還是好的,去年俄羅斯負5的增長,巴西也是衰退,南非是1%的增長,印度跟我們經濟差不多,金磚五國基本上現在告別金磚了。
所以,中國經濟雖然下滑,但是我覺得也不要太過度的悲觀,感覺上我們轉型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從支出來看,消費不斷上升,去年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經到了65%,如果我感覺到對投資還是有高估的成分在里面,消費的貢獻更大,服務業的比重也是大幅上升,這些方面都是過去所希望看到的,現在看到大家對這個有點兒忽略。中國經濟現在最大的亮點就是居民的消費,財富的積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居民現在有9萬億美元的儲蓄。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最可以利用的資源。
政府轉型對居民收入的重視,過去兩年多第一次看到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是持續高于名義GDP。所以,我們收入分配在改善。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的消費,不光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而且如果我最近去新加坡,到日本、韓國,他們都反復提到中國旅游者的購物是他們經濟的一大亮點。所以,我感覺到我們的消費力,這是過去幾年有收入支撐,過去三十年的財富積累作為支撐的。
第二個亮點,中國經濟去年開始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開始明顯的在發力,去年三季度很少有的中國的財政出現了財政赤字,一般是到四季度出現財政赤字,這次是三季度就出現了財政赤字,說明財政去年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財政后面特別是汽車購車稅有一個減免,我們看到出現了汽車銷售的大幅反彈,中國居民的購買欲望還是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經濟政策的刺激就會有很大的作用。
現在看到的基礎建設投資還在往下走,但是新開工已經開始有點反彈了,這也是經濟開始出現一定企穩的跡象。貨幣政策我們看到大幅的降息降準,現在流動性還是很寬裕,我們看到貨幣定向措施,現在一共投放了1.8萬億,6次降準6次降息之后,還有房地產一二線城市看到明顯的改善。所以,雖然三四線城市的壓力很大,但這個還是看到了房地產一二線的企穩,也給一定的信心中國房地產并沒有到了只有往下走的周期。
盡管經濟下來壓力很大,但是勞動力已經出現萎縮,所以,就業情況還是非常問鼎的,特別是現在農民工的需求,我們看到市場化求人倍率,現在工作跟求職人數的比率還是1.1,說明還是供不應求的局面,這都是現在可以運用的好的條件。經濟繼續下滑的話就會對這個產生影響。還有是一些重大的改革,比如京津冀、“一帶一路”的相繼推出。所有的來看,我感覺這些亮點都是我們經濟工作的一些要更加注重發揮它作用的地方。
最后,這個亮點當中政府對金融風險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我感覺對一些流動性的釋放,對資本市場防范風險,對銀行業的風險已經做了一定的防范。當然,肯定還不夠。
從亮點轉到難點,中國經濟我總結下來有幾大難點,第一個問題是匯率政策,現在的匯率政策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全球經濟的疲軟,我們雖然不好,但是我們看看全球比我們好的國家基本上數不出來,我們看到美國經濟復蘇,但是美國經濟也有它很大的問題。現在人民幣一個最大的難點就是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美元的走強,我們現在的匯率跟美元要脫鉤,說了好幾年,但是真的要脫鉤也并不容易。最大的難點是如何管控匯率政策,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風險。
我的一個觀點,現在中國金融面臨最大問題的背后其實是美元周期,就是美元走強對我們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從過去幾個周期來看,每次美國加息周期,發展中國家每次必定都衰退。第一次80年代上升周期是拉丁美洲,第二次是亞洲金融危機,達沃斯把矛頭指向中國,其實這次美元升值周期,中國是危機的中心,中國很多的情況跟很多國家,特別亞洲金融危機前很多是很相似的,我們還是固定匯率制,從出口下降、經濟下滑,以這個資產貨幣能不能頂得住,最大的難題在這里。
有一些觀點我們做討論,政府可能覺得美元太強,我們2014年沒有脫鉤,當時美元是升了22%,一年之內升了22%,人民幣其實就是升了22%,對一攬子貨幣。最近的811之后的匯改之后人民幣出現了貶值。貶值的預期這毫無疑問的,不光是索羅斯說之前我們知道貶值預期已經出現,怎么對付這個預期有幾種觀點,一種是一次性貶值,這其實是會更大的風險,最大的問題一次性貶值,中央要考慮的一招走錯非常麻煩的,一次性貶值是比較理想化的。
我們一下子可以讓匯率重新回到合理水平,但是問題是一次性貶值之后的代價往往都是認為你不會是最后一次,現在出現這種情況,不斷的資金流出去,現在怎么辦?現在我的感覺還是應該穩住,現在一定要控制住預期,因為資本開放之后,很多老百姓要換錢不可能一下子把這個門關掉,非常危險。
這里一個好消息就是我發現一個情況,美聯儲每次加息之后,戰后七次加息周期,絕大多數時間美元是走弱的,這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樣。其實美國美聯儲五次大的加息周期,從第一次加息開始美元就開始走弱,到了它最后加息完成之后,美元五次大幅下調的,因為加息周期之前美聯儲就已經溝通了。所以,他一年多前就開始升值,反而加息之后美元走了,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所以,我們自己要穩住,不能自亂陣腳,我們先變,之后資金流出,資金動蕩,就像泰國當時都認為泰國貶20%就足夠了,貶值了20%,又貶了60%,又貶了120%,最后整個經濟就崩潰了,這是我們今年面臨的第一大考驗,如何穩定匯率預期,做正確的匯率政策的決定。
協調多重任務,五大任務還是有點多,包括去杠桿,去產能,這些對經濟都是有負面影響的。同時又要穩增長,這里面的協調怎么做,一方面國企改革既要市場化力量提升效率,又要兼顧內部黨管干部的原則,又要公私治理,又要做強做優,怎么把這個矛盾可以解決,還有財稅改革,又要推進財稅改革預算法,又要減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注冊制要做,但是又不能打擊股民信心。所以,很多協調的矛盾怎么解決。
最后一個是制度創新,我們新供給最強調的其實就是雙創,其中制度創新是核心,具體怎么做又會面臨很大的矛盾,包括一行三會的改革,都有利弊。制度創新談了很多年,很多東西,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