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16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不佳,不僅指數重心快速下移,而且略有反彈就被一根長陰打悶。比如上周四A股大力反彈,但上周五無法延續、最終又是大幅跳水。如此反復,市場前景猶如當前的霧霾天一樣,能見度極低。
市場核心引導力量
對于當前A股市場,不少市場參與者表示看不懂。不是因為市場指數不振,而是因為市場參與者擔心的品種其實相對抗跌,而被認為是A股中流砥柱的品種卻往往成為下跌先鋒。比如受注冊制、大小非減持、估值過高等影響最大的創業板 ,市場參與者是最為擔心的。但從創業板指數的K線形態來看,走勢明顯強于低估值的上證指數 、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
主要指數走勢如此迥異,說明市場參與者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看到的是籌碼擴容對高估值的小市值品種的壓力,以及大小非減持對民營控股概念股的壓力。但是,對于實力雄厚的資金來說,他們認為這些因素都是短暫的,也是可以調控的,比如可以通過制定新的大小非減持細則來改變、引導大小非的減持力度,所以,這不是影響市場運行趨勢的核心因素。但是,全球經濟運行、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則是難以調控的,它們才是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和A股演繹趨勢的核心引導力量。
經濟趨勢不明朗
據此,市場輿論較為一致地認為創業板調整壓力最大,但其走勢卻并不是最差的。相反,市場參與者認為估值低、股息率高、支撐力度最強的上證指數、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的走勢卻是最差的。與此同時,背靠經濟復蘇趨勢樂觀的美股也并沒有呈現強勢,仍然隨著全球股市一同下跌。
這說明目前實力雄厚的資金,認為全球政治格局變化劇烈(中東問題等)、缺乏新的技術創新以及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進而推導出當前全球經濟、我國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在此前提下,主流資金不愿意大力配置股權資產,甚至收縮股權投資戰線。所以,不僅全球市場包括美股、歐股暴跌,A股的重心也持續下移,甚至市盈率只有10余倍的傳統產業股也擋不住連綿不絕的拋盤而持續下跌。
正因為如此,短線A股市場走勢壓力最大可能并非高估值的創業板,而是走勢愈發難看的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其實,港股國企指數走勢已作出了一定的暗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經擊穿了2009年至2015年的平臺,向下破位,甚至擊穿了2013年6月底的低點。而當前上證指數仍然遠遠高于2013年6月底創下的近年來的低點的1849點。同樣的經濟環境,類似的產業結構,顯示當前上證指數的運行壓力仍在持續增強,而且是越調整壓力越強,因為趨勢形成之后,下跌會進一步挫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
控制倉位減少操作
所以,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仍要控制倉位,對傳統產業股的走勢予以謹慎,尤其是鋼鐵、煤炭等行業,因為全球股市暴跌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不振,可能會進一步反饋至國內,從而使得A股中此類個股的估值重心再度下移。
與此同時,建議投資者利用盤中調整或者急跌后的反彈調整倉位,盡可能減持大宗商品等相關產業鏈個股。同時,適量低吸生物技術、醫療服務、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 、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股。一旦未來市場預期重新變得樂觀起來,這類個股的股價彈性將會相對樂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