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市漲跌按時間段統計會發現,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滬深股市大盤指數漲多跌少,即使在熊市年份,每年的開局總有一波行情。這是因為,一到新年,各銀行相對集中投放信貸資金,資金面相對寬松,各機構去年結賬因素結束,開始干新年的投資目標,總有個股、板塊,年報預喜、高送轉、ST摘帽扭虧行情。而且,每年一度兩會前期,政府管理層一般出利好,維護穩定。所以,每年開局股市一般穩中有漲。
今年開局與往年大不一樣。短短兩周驚濤駭浪,由于市場對新年大股東減持、注冊制、新股大擴容的恐慌,加上不服水土的熔斷機制,滬深股市又一次遭到暴跌,崩潰的沉重打擊。而且,股市暴跌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兌美元的離岸匯價明顯貶值,境內居民紛紛用身份證兌換美元。當股市暴跌與人民幣匯率波動及周邊股市共跌時,市場不斷有人驚呼中國爆發金融危機。個別專戶基金經理甚至要求客戶贖回投資資金,不看好,不準備參與2016年股市投資。人心,人的信心從來沒有因新年期間像今天這樣恐懼、驚慌,仿佛天快要塌下來,真的嗎?
冷靜,我們需要冷靜,股市中真正的贏家是心態特別沉穩的斗士。當周邊一片驚恐、平倉、退市之聲,我們應當離開電腦,面對窗外,反復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真的崩潰了嗎?股市中的大利空真的不可對抗嗎?政府管理層真的無動于衷,束手無策嗎?中國及世界末日真的來到了嗎?今年滬深股市1月的指數會是全年最高指數嗎?當中國證監會本周三再次宣布注冊制不會大擴容,新上市企業仍然要排隊,大股東減持受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時;當國家商務部公布12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實現正增長,外貿順差大幅提高時,其實更重要的是社會心理危機,社會信心危機。目前確實有許多令人沮喪,令人不滿意地方,但中國仍在發展。如果中國目前的GDP數據,對外貿易數據,不足以支撐股市的穩定,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那么全世界的股市,其他國家的貨幣早就危機、崩潰。因為,中國數據比其他國家強的多。
暴風驟雨總要過去,拋掉的股票不是離場,投資人可以拋股離場,但股票仍在場內,被另外的人買去。這市場只要資金量充裕,只要證監會嚴格控制新股發行規模,股票的供求就會從不平衡重新平衡。當下一輪新股發行按市值搖號購買時,投資者會發現平均中簽率可能是幾百萬甚至千萬市值才能中簽時,當社會資金量在流出股市轉了幾圈,發現難找替代投資品時,恐慌心理便會慢慢消化,股市就會重新穩定。今年開局雖然恐怖,并不表明危機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