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房地產庫存和鐵腕清理過剩產能,這兩場仗都不好打。因為前者涉及農民工愿不愿意買下三四線城市大量積壓的房產,后者涉及就業和銀行壞賬如何解決的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在召開,明年經濟工作如何安排,最后當以會議公報為準。而事實上,在此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2016年要打好“四個殲滅戰”,已經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四個殲滅戰”涵蓋應對產能過剩、降低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防范金融風險四大領域,由此出發,筆者認為,化解房地產庫存和鐵腕清理產能過剩,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兩場硬仗。
首先是“化解房地產庫存”,這是“四個殲滅戰”的牛鼻子。房地產庫存的上游,應對的正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一大批過剩的產業和產能,以及由此引發的連續三四十個月的PPI通縮。房地產庫存的下游,則是消費不振,內需始終拉動不起來。房地產庫存的背后,是企業負債高企。有數據顯示,中國非金融私營部門的債務總額已經從2007年占GDP的93.7%,上升到2014年底占GDP的140.6%,進一步增至2015年第3季度的151.5%,中國的企業債務水平排在全球最高行列,從而成為最突出的金融風險,而眾所周知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概言之,化解房地產庫存將是2016年、甚至“十三五”期間經濟工作的硬仗和大仗。怎么打這場硬仗?從現在看,最主要的買房主體是“加快實現農民工市民化”;最主要的政策支撐是明年元月1日即將實施的《居住證暫行條例》,在以貨幣化補貼、建立國家住房銀行、讓農民工納入公積金群體等方式,降低其購房成本的同時,讓買房者逐步享受與城里人同等的公共福利。
第二場大仗是鐵腕清理產能過剩。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連虧三年堅決出清”話音剛落,資本市場已經出現數起案例,如央企武鋼集團被曝將裁員1.1萬人,其中武鋼股份(今年前三季虧損10億)裁員6196人;在鋼鐵行業的五礦集團合并收購中冶集團之后,鑒于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下滑,中鋁與國電投的重組預期也在升溫。最典型的一個個案便是,上市公司五礦發展將其旗下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五礦營鋼)50.3958%的股權,以1元錢的價格甩賣給五礦集團。筆者查閱五礦發展2014年年報顯示,旗下五礦營鋼總資產還達186億元,凈資產31.37億元,約占五礦發展的20%。就是這么一家資產近200億的大型鋼企,自2010年并入五礦發展報表后幾乎年年虧損,今年前三季更是巨虧33.45億元,按五礦發展持股50.3958%估算,對公司三季報貢獻為-16.86億元,而五礦發展也就虧損9.21億元。而且五礦營鋼還拖欠五礦發展債務88.58億元!如今1元錢甩包袱可見堅決出清之鐵腕。
然而,化解房地產庫存也好,鐵腕清理過剩產能也好,這兩場仗都不好打。前者涉及到農民工愿不愿意買下三四線城市大量積壓的房產。1998年房改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是房價低,二是城里人就那么一點小房子,不買就沒地兒住。如今讓農民工買房,房價動輒上百萬不說,他們在家鄉都有住房,買到三四線城市,享受的那點公共福利恐不足以吸引他們去負債置業。后者涉及到就業和銀行壞賬如何解決的問題。就如上文提到的五礦營鋼,包袱是甩給大股東了,可五礦集團自己是家虧損企業(2014年虧損23.05億元),其所能做的只能如相關公告所述:“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將積極敦促五礦營鋼解決上述(88.58億元)借款問題,維護上市公司合法權益。”真要動真格,對銀行資產絕對是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