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萬億打新資金逐步解凍,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一輪IPO發行的沖擊。但在注冊制度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如何讓市場投資與融資功能得到均衡式發展,這將會考驗管理層的治市智慧以及治市水平。
從IPO重啟消息出爐,到首批10家企業正式發行上市,這一系列的重磅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然而,從重啟首批10家企業IPO的情況來看,其凍結資金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預期。有數據統計,10只新股網上網下累計凍結資金高達2.46萬億。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本輪IPO,依舊采用舊方式,即實行預繳款的申購機制。簡而言之,即投資者不能夠中簽后再繳款,而需要提前準備好實繳的資金。但是,在預繳款申購機制之下,首批10家企業的平均網上中簽率低至0.4%,與此同時,潤欣科技、三夫戶外等新股的中簽率更是低于0.15%。由此可見,雖然當前市場仍然采用預繳款的申購機制,但是市場打新的熱情依舊濃厚,并大大降低了新股的平均中簽率。可想而知,若未來IPO新規得以落地,則意味著未來新股的平均中簽率可能還有更進一步地下降。
截至目前,首批企業IPO已經基本發行完畢,且整體凍結的資金規模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預期。實際上,按照原來的預測,市場普遍認為首批新股的凍結資金規模略超過1萬億,但如今高達2.46萬億的凍結資金規模,也確實讓市場感到了震驚。顯然,對于首批IPO的重啟,確實深刻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隨著首批10家IPO的發行完畢,近期證監會再度表示,前期暫緩發行的剩余18家首發公司中有10家公司已完成會后事項程序和重啟發行備案工作。其中,上交所有3家企業、中小板有4家企業以及創業板有3家企業。
按照近期首批IPO發行的情況,年內發行的IPO或仍將保持較高的打新積極性。至此,其對市場的抽血效應仍需要提防。
但是,近期市場亦傳來了一則消息,實際上為市場帶來了或多或少的積極影響。其中,據媒體消息指出,一位已過會的IPO企業負責人表示,根據他們與交易所的溝通,年后新股發行的節奏是有意放緩的,而監管有意維穩A股市場的表現,實際上也給市場傳遞出積極性的信號。
不過,就目前而言,雖然近期藍籌股有接連異動的表現,且首批打新解凍資金已逐步回流市場,但是經歷了前期轟轟烈烈的“去杠桿化”過程之后,當前的市場已基本回歸以存量資金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之中。至此,雖然明年或有部分新增流動性入市預期,但是其對市場的真實撬動影響,仍需要繼續觀察。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股市而言,基本離不開以資金作為主導的大環境。換言之,即“成也資金,敗也資金”。如今,逾萬億打新資金逐步解凍,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一輪IPO發行的沖擊,對市場的資金面環境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對于未來的市場而言,關鍵還是要看IPO發行節奏的快慢,以及未來大盤IPO的發行頻率等因素。退一步來說,如果以后市場的發行節奏仍不能夠保持合理的狀態,即使未來用取消預繳款申購機制來緩解新股發行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分流壓力,也仍然未能夠從本質上給市場帶來積極性的影響。
除此以外,對于未來的市場而言,一方面需要關注市場場內融資規模的持續增長情況,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市場場內資金的運行狀況;另一方面還需要看近期龍頭品種的表現,如萬科A等權重股。與此同時,投資者仍需要持續關注滬深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的變動情況。換言之,如果人氣品種萬科A等權重股票率先走出調整的行情,或者是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無法持續完成補量的過程,則意味著短期股市的上漲空間將會相對受限,由此或將會讓市場重返雞肋行情。
顯然,對于當前的股市行情,還是處于相對敏感的階段。然而,隨著2016年的到來,在未來注冊制度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如何讓市場投資與融資功能得到均衡式的發展,這將會考驗著管理層的治市智慧以及治市的水平。這,也將直接影響到未來A股的發展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