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市場節節敗退,但自主品牌卻憑借綜合性價比在SUV領域大獲成功。數據顯示,在購置稅減免新政的影響下,今年10月自主SUV的銷量超過35萬輛,同比增長85%。來自蓋世汽車的數據顯示,10月SUV市場排行前3的產品均為自主品牌,為哈弗H6、寶駿560以及傳祺GS4,自主品牌優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勢十分明顯。雖然如此,有觀點認為,自主品牌要在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走得更遠,同時需要補齊在轎車市場的短板。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嚴格的國家燃油消耗限值的限制,專注于SUV產品的自主品牌在油耗上也將遇到挑戰。鑒于此,自主品牌也在力圖進行轉型,一方面繼續努力希望在轎車市場有所突破,而另一方面,SUV的小型化、輕量化趨勢也非常明顯。不僅如此,車企還推出了大規模的新能源計劃,試圖生產新能源汽車以拉低企業的綜合油耗水平。
自主稱雄SUV市場
自主品牌SUV在業內稱雄主要有幾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方面,隨著車市成熟度的提升,消費者升級換購潮逐漸到來,對多樣化的產品需求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SUV車順勢進入市場。與傳統的轎車產品相比,SUV具有更大的空間和通過性,因此更能獲得越來越年輕的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suv市場產品的豐富使得其已經在無形中蠶食了部分轎車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轎車市場份額同比下降6%,與此同時,從今年上半年車企推出的新車可見,至少有6成均為SUV車型。SUV市場車型的豐富程度和新車投放速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
另一方面,在2012年別克昂科拉以小型SUV的身份進入市場時,彼時合資品牌SUV產品主要集中在緊湊型以及以上級別,幾乎不涉足20萬元以下的市場,這給自主品牌如奇瑞、比亞迪、長城等留下了發展的時間窗口。在當時,上述自主品牌在10萬元左右甚至以上的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雖然在昂科拉之后,包括福特翼博等隨后都進入這一小型化市場,但自主品牌依靠多年的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比較優勢。也正因如此,在與合資的競技中,自主品牌能在這一細分市場取得優勢。
油耗壓力成主要考驗
雖然現實情況較為樂觀,但未來的市場前景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在轎車領域布局充分后,合資品牌未來的SUV新車策略進一步激進,參考合資在轎車領域給自主帶來的積壓,市場留給自主SUV的窗口期并不長。
從客觀實際上看,越來越嚴格的企業油耗考核標準也給自主SUV的生產企業帶來壓力。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車企的平均油耗指標需達到5L/KM,而現階段,車企的平均油耗幾乎都大于7L。因此,未來5年,自主品牌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兼顧SUV市場的同時,將企業平均油耗拉低。新能源汽車只是一個方面,因為按照此前業內的測算,僅僅依靠這一個方式,企業很難達到2020標準。
因此,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車身輕量化技術的運用將成為未來自主品牌的一大出路。以上汽為例,早在幾年前,上汽就聯合通用汽車,開發出了一系列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據記者了解,未來上汽乘用車的所有車型,都將采用最新一代的發動機,以實現油耗和排放雙雙降低20%,效率提升20%的目標。但這依然不夠,因此,上汽還在進一步探索從設計到制造等多樣化降低油耗的方式在車輛上的應用。
從2013年開始,上汽連續3年舉辦大學生汽車設計大賽,在上汽內部人士看來,通過大學生選手的參與,上汽試圖了解未來消費者對于前瞻技術以及智能化、科技性的認知和要求。本屆大賽的選手在向記者展示自己產品的同時,除了天馬行空的想法,也從未來環保等方面出發,闡述了一些自己特有的想法,這些想法在一些獲獎作品的車身線條、內外飾設計、輕量化材料需求等方面均有所展現。據上汽內部人士介紹,上汽會將大學生設計中可行的一些方案或者創意,在適合的車型上進行展現和表達。
不只是上汽,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試圖通過各種方面來達成嚴苛的油耗標準。輕量化技術成為車企關注的焦點,因為從未來來看,無論是傳統車型、還是新能源車,車身輕量化對于油耗的降低都非常關鍵。但是,從目前來看,自主品牌無論是在核心的小排量渦輪增壓技術上,還是在輔助的輕量化技術上,與外資相比也都還有一定差距。
作者:楊海艷來源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