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儲蓄需求持續、“報行合一”政策深化實施等多重積極因素驅動下,保險業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的答卷。
(資料圖)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上半年末,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9.2%,上半年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兩大核心指標均保持穩步攀升態勢。
與此同時,行業風險抵御能力持續夯實,償付能力指標表現穩健——二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上一季度末均保持穩定或小幅提升。值得關注的是,險資配置股票資產力度繼續加大:二季度末股票配置余額環比增長8.92%,同比增幅更達47.57%,在險資總配置中的占比從去年二季度末的6.74%提升至今年同期的8.47%,凸顯險資在資本市場的布局主動性持續增強。
壽險保費6月增長超兩成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5.1%;賠款與給付支出1.3萬億元,同比增長9%;新增保單件數524億件,同比增長11.1%。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39.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3.3萬億元,增長9.2%。
上半年保費的增長主要由壽險所驅動。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1月~6月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為5.4%,較1月~5月的3.3%增速明顯走擴。第一財經計算發現,6月單月,壽險保費增速高達21%,在5月單月24%的基礎上繼續維持高速增長。
綜合業內分析師觀點,壽險上半年的保費增長預計一方面主要受益于銀保報行合一以及銀行網點合作數量限制放開下,頭部險企競爭優勢凸顯,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從上市險企發布的上半年保費明細來看,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呈現大幅增長,成為上半年壽險行業新單保費的主要驅動渠道。另一方面,壽險保費上漲預計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銀行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客戶依然有一定保險儲蓄需求,而8月末即將到來的預定利率下調預期則進一步催化了這種需求。
不過,也有多名從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8月末壽險行業將迎來產品切換期,預計切換期保費將在產品停售氛圍下實現環比增長,但由于本次已是連續三年預定利率下調,需求已被大幅釋放,因此和上兩次預定利率下調相比,本次切換期預計對新單保費拉動效果遞減。
產險方面,1月~6月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為5.1%,較1月~5月的5.2%有所下降。廣發證券表示,分險種看,車險6月單月同比增速為5.0%,對比去年同期的1.8%延續走擴,預計受益于汽車銷量回升和車均保費企穩;非車險單月同比增長4.4%,農險增速有所回暖,宏觀經濟企穩下非車險增速有望逐步修復。
持續增持股票
如果說保險業監管指標反映了負債端的走勢,那么同時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表則展示了二季度末超36萬億元險資的投向。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與去年二季度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的資產配置情況相比,險資在銀行存款的配置上有所下降,從去年二季度末的8.97%下降至今年同期的8.33%;與此同時,債券和股票的配置比例則持續增長,債券從去年二季度末的45.84%上升至49.31%,股票則從6.74%上升至8.47%。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債券收益率近兩年持續下降,但對于險資來說,債券投資是其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必需品,因此債券在險資投資中的“壓艙石”地位并不會變。
而險資股票投資比例的上升,緣于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為彌補債券收益率下行對凈投資收益率造成的壓力,紛紛采用“高股息”投資策略,這成為市場環境下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則得益于監管層對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入市的明確號召,以及各項配套利好措施的持續落地,推動形成了這一投資趨勢。
數據顯示,二季度末險資股票配置余額已達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8.92%,較去年二季度末更是增長47.57%,大幅高于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總量同比17.39%的增幅。
險資今年對于舉牌的熱衷也從側面一定反映了上述趨勢。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已經達到28次,其中以紅利股居多,也包括新能源、環保等符合國家新興戰略行業的成長股。
同時,也有多名行業分析師表示,近期權益市場上行,也能夠反過來推動險企資負基本面同步改善。方正證券表示,險企資產端對權益敏感度極高,市場上漲將顯著提振利潤等短期業績增速;另一方面到期債券再配置壓力凸顯,權益股息和資本利得是險企獲得穩健利差益的核心來源之一,疊加8月末將進一步下調預定利率,負債端利差損風險持續改善。
償付能力企穩回升
在“償二代”二期背景下,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不過隨著近兩年險企更“賣力”地發債、增資,今年二季度末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已呈現企穩回升之勢。
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4.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7.8%,較一季度末分別持平及增長1.3個百分點。
而去年三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7.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5.1%。相較而言,今年二季度末行業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有一定程度回升。
這與險企近期加大力度發債、增資以提高償付能力有關。
據媒體統計,上半年,保險業共有13家險企公布了增資方案或增資方案獲批,體量達500億元。
但與2021年末數據相比,行業償付能力充足率仍然呈現下滑趨勢:2021年末,保險業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2.1%,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9.7%。
這主要是由2022年開始實行過渡期的“償二代”二期的影響所致。業內分析師表示,“償二代”二期下實際資本認定更為嚴格,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壓;同時新增了交易對手、大類資產及房地產集中度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等,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面臨一定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因新舊規則切換對償付能力充足率影響較大的保險公司,去年年底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公司將“償二代”二期實施的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