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增收,在蓬勃發展的鄉村產業里
——“行進青海”系列報道之鄉村振興新圖景③
出海東市樂都區城區,沿著自帶“流量”的扎碾公路徑直向壽樂鎮方向駛去,不時有拱棚映入眼簾。潔白的大棚如同散落的串珠,綿延分布在沿途20多公里的引勝溝溝谷里。
這里是全省規模最大的萬棟拱棚基地,也是海東市樂都區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特色,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以蔬菜產業振興樂都區川水溝岔特色農產品走出精品生產戰略,拓寬廣大菜農增收渠道,實現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
立夏過后樂都區大部分川水地區快速升溫,隨手推開壽樂鎮王佛寺村村民家的一棟溫棚大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滿眼望去棚內綠意盎然,一株株綠油油的樂都長辣椒苗長勢喜人,村民王正科和媳婦一行一行給辣椒苗澆水。
“你們看我這個辣椒苗長得好不好?這些都是清明節過后栽下去的,現在已經在慢慢分株了。這個棚3月下旬已經收了一茬去年種的油菜,給地松松土上上肥,四月份天氣暖和的時候種辣椒正好。”對于自家大棚今年種啥、啥時候種、啥時候收,王正科心里都有數。
王佛寺村村委會副主任王萍介紹,2012年王佛寺村建成標準化辣椒種植示范區,同年11月王佛寺村的樂都長辣椒入選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2014年以來,王佛寺村共建成拱棚623棟進行樂都長辣椒拱棚無公害生產,全村從事辣椒生產農戶達120多戶,占總農戶的93%,現在樂都長辣椒種植已成村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以王佛寺村為代表,在引勝溝綠色產業園的上萬棟拱棚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植樂都長辣椒、紫皮大蒜以及香菜、蒜苗等樂都區代表性蔬菜。
2017年,壽樂鎮引勝溝設施蔬菜基地被海東市政府批準為綠色產業園。按照“一軸四區”總體規劃布局,壽樂鎮全力打造集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科普教育和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引勝溝綠色產業園,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建成拱棚7907棟,溫棚550棟,休閑農業觀光道路8.1公里及其他配套設施。
“2021年全年溫棚種植樂都長辣椒140公頃,年產辣椒0.84萬噸,銷售收入達到4200萬元左右。種植其他蔬菜333.33公頃,年產蔬菜1.76萬噸,年銷售收入達到3420萬元。目前每棟溫棚純收入可達一萬元以上,累計帶動14個村1.1萬人就業,其中脫貧戶606戶1959人,人均可增收1520元。”壽樂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林承壽說,產業園以樂都長辣椒和果蔬種植等現代農業為基礎已初顯成效。
從露天種植、靠天吃飯到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發展,短短十年時間,壽樂鎮擺脫以往傳統農業種植的困境,走上了一條綠色、高產、增收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道路。以樂都長辣椒為主的蔬菜產業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提升了農業生產水平,有效促進傳統農業由單一的糧食種植向多樣化、高效益轉變,而優越的地理環境使這里所產的樂都長辣椒遠銷全國各地,萬棟拱棚基地的建成、科學種植、持續培育優良品種,讓出產的辣椒品牌效應持續凸顯,蔬菜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也更加顯著。
萬棟拱棚鋪就了產業致富路,也充盈了全省人民的菜籃子。立足產業發展實際,今年壽樂鎮爭取項目建設深冬溫棚,在薛青村、王佛寺村建成樂都長辣椒良種繁育基地20公頃,在薛青村、薛家莊、窯莊等村建成蒜苗、地膜洋芋等露地蔬菜生產基地333.33公頃,并逐步擴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實施規模,推動農產品銷售企業、超市、電商建立穩定的銷售關系,延伸產業鏈新建醬菜深加工工廠1座等,進一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林承壽介紹:“立足自然資源優勢和蔬菜產業基礎等條件,我們將大力發展蔬菜凈菜加工、深加工、冷鏈、電商物流以及休閑觀光、旅游采摘為一體的融合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農業+’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李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