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進入4月,河南多部門紛紛亮出第一季度成績單。4月6日,河南省交通廳發布,今年一季度,河南交通投資實現“開門紅”;7日,河南省財政廳傳來消息,河南財政收支實現“開門紅”;12日,河南省人社廳數據公布,河南就業局勢穩定,開局良好……河南多領域全面開花,實現2022年“開門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疫情壓力面前,河南何以實現“開門紅”?河南經濟發展背后有什么密碼?
河南市場主體活力奔涌 新設29.4萬戶居全國第6位
數字,是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最好的注解。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河南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59.6億元,占年度目標的29.6%,超節點目標4.6個百分點;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4.5億元,增長8.9%,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22.9億元,增長6.6%……一連串喜人數字的背后,是河南經濟蓬勃向上的朝氣。
有人好奇,河南經濟“開門紅”的密碼是什么?而這也并非無章可循。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引擎就有動力。作為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源泉,密碼就藏在新設市場主體這個數字里。
市場主體數量多少、活力高低、結構優劣等因素,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河南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設市場主體29.4萬戶。據悉,截至3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864.4萬戶,同比增長8.4%。
由此推算,在疫情之下,今年一季度,河南平均每天新設市場主體超3266個,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活力。企查查數據顯示, 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共新增企業675.04萬家,其中河南新增市場主體量居全國第6位。
“河南新設市場主體數量是位于全國第一梯隊的,增速也處在中等偏上位次,發展態勢良好。”窺一斑而見全豹,在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看來,河南經濟發展實現了穩健開局。
河南市場主體活力奔涌,帶來的不僅是發展的“開門紅”,也帶動了全省就業形勢穩定向好, 根據省人社廳公布的數據,一季度我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實現了良好開局。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0.0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69萬人,新增返鄉入鄉創業4.1萬人。
疫情之下河南新設企業 “逆勢增長”的底氣何在
市場主體“生”得快、“長”得大,“活”得好,是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密碼”,而企業愿不愿意落地發展,新增市場主體數量多少,則是對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經濟運行預期好壞最直接的評判。河南新設市場主體躋身全國第一梯隊的背后又有什么秘訣?
花香蝶自來。河南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福祿在接受大象新聞采訪時表示,這說明政府部門相關經濟政策初見成效。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人員分析,這得益于近年來河南省以“三十五證合一”為代表的各項商事制度的改革,使得市場主體活力得到充分激發,更與今年以來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惠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密不可分。
河南興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惠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該企業在辦理分立公司資金變更過程中,因變更和新設登記涉及到二七區和管城區兩地市場監管局,不僅需要來回跑,時間也會拖的很長。
“萬人助萬企”政策發揮作用,兩地監管局提前介入,主動對接企業,開啟“保姆式”服務。僅用一天,企業就拿到了由二七區市場監管局辦理的資金分立變更營業執照,和管城區市場監管局辦理的設立公司營業執照。
一家市場主體,就是一張營商環境信任票。張富祿認為,在疫情壓力面前,政府部門一系列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等惠企紓困政策,不僅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也直接增強了各類市場主體的信心,增強了社會各界在河南經商辦企業的信心。
新設市場主體產業結構 深度契合河南發展戰略
新設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顯示器”,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新設市場主體中,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增長較快,增速超過20%。可以說,我省新設市場主體產業結構,深度契合了河南的發展戰略。
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在張富祿看來,從河南第一季度新增市場主體分類來看,市場主體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也更加堅實。
他分析,制造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方面的市場主體在快速增加,這有助于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方面的市場主體增長較快,有助于滿足社會大眾學習充電、強身健體、娛樂休閑的生活需求。
楊建國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說,從產業結構來看,河南新增市場主體呈現出了以企業為主體,以第二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及文旅融合等方面快速增長的趨勢,而這也與河南正在進行的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步驟相吻合。
河南高質量發展的“單元細胞”,是一個個活力奔涌的市場主體。數據顯示,全省實有市場主體中,第二產業市場主體已達80萬戶,同比增長14.3%。
發展戰略的布局,是百余萬市場主體投身市場以及發展信心的來源,也是調整市場競爭格局和產業優化的無形之手。
全省市場主體力爭年底突破1000萬 河南還能從哪些方向發力?
“河南力爭今年年底,全省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戶。”一個多月前,河南省個體工商戶智能審批上線當天,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殿宇提到河南的“小目標”。
這個“小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河南全省實有市場主體已達864.4萬戶,距離“小目標尚有135.6萬的差距。參照2021年數據預測,在疫情、汛情的雙重沖擊下,河南全年依然新增市場主體148.9萬戶,而今年,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以及越來越多惠企紓困政策的落地,市場主體年底突破1000萬并非難事。
目標若想照進現實,河南還能從哪些地方發力?
楊建國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做好營商環境保障這兩方面至關重要。他解釋說,全國零散反復的疫情,再加上國際方面等復雜形勢,導致市場主體對擴大投資的信心偏低,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工商戶,大多處于觀望態度。此時,地方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針對性的疏解政策就格外重要。
他解釋說,可為市場主體提供更便捷的投資通道和路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針對疫情的不同影響,提供更加具體的疏解幫扶政策。比如,把萬人助萬企活動與激發市場活力結合起來,政府有形手和市場無形手更好結合,形成合力。
對于未來可以發力的方向,張富祿與楊建國的觀點不謀而和。在疫情等復雜形勢面前,他建議政府部門持續推進各項政策舉措的改革并擴大宣傳,增強社會各界經濟信心。此外,各地還要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營商環境,大幅提升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