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的改革任務要求,住建部近日表示,2021年城市體檢工作正在穩步推進,59個城市列入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名單。按照計劃,今年10月底前,各城市要將自體檢報告報送至住建部。目前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包含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方面65項指標,希望通過發現城市的優劣勢,挖掘城市中存在的“城市病”等問題。
記者調查:如何給城市體檢
“城市體檢”這個名詞,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到底給城市如何體檢呢?
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長沙芙蓉區識字里社區白沙路57號小院,通過去年的“城市體檢”,實現了對房屋的提質改造。
在體檢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判斷該棟房屋為危舊房屋后,房子就被納入了監測范圍,將信息上報相關部門后,專家就會到現場對房屋進行現場勘查,并調取近年來的房屋相關數據,引入技術手段對房屋進行監測“診斷”,制定初步改造方案。為了方便百姓隨時了解有關信息,長沙還打造了一個長沙市城市體檢智能信息平臺,房屋改造怎么改,社區的基礎設施短板有哪些,都可以在這里查到。
城市體檢查找問題 多部門合作“對癥下藥”
而在重慶,上個月剛剛啟動了2021年重慶城市體檢暨社會滿意度調查工作,不少市民正在通過多種方式,對城市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兩天,不少志愿者和調查員正在重慶璧山區中央大街進行調查。 作為全國59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之一,今年重慶的城市體檢自檢范圍由原來的主城中心城區擴大到主城都市區,面積涉及2.8萬平方公里。目前進行的城市自檢體系過程中,除了住建部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涉及的8方面65項指標之外,還將城市體檢工作進一步向社區、街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