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貝殼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上半年房企融資報告,2021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5480億元,同比下降16%,規模累計增速連續兩年下降,2021年上半年融資規模較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別收縮1296億元與1026億元。2021年上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高壓,整體債市下行,境內、境外融資規模同比分別下降7%與29%。
6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規模約857億元,環比增長32.5%,同比下降2.3%。其中,6月境內融資規模回升至615億元,受5月低基數影響環比增長56.5%,境外方面維持低位,規模約242億元。預計三季度到來的中期財報周期,或將對整體融資規模起到一定的拉升作用。
2014年H1(一季度)至2021年H1房企債券融資規模
數據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上半年經濟大局總體平穩,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上半年境內新增債券規模占比68%,較2020年同期上升6個百分點,達到近八年次高位占比水平。預期下半年,房企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境內債市整體以穩為主。
近年來,由于部分房企的債務違約事件引發的行業監管升級仍在不斷加碼,為了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機率,監管對象逐步擴大至整個流程的各個參與者,當前監管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在這個過程中,少數房企開始逐步暴露出經營風險。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上半年有23支債券被評估機構列為“低評級高危債”,主要涉及房企5家,涉及債券規模337.2億元,其中已經發生實質性違約的有11支債券,涉及金額104.3億元。
另外,上半年新增列入評級觀察名單房企5家,除華夏幸福外,還包含恒大、藍光、協信與云南城投4家房企。可見,處于各個梯隊的房企均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尤其是大中型房企更需要提高警惕,利用監管政策過渡期,及時改善自身財務結構,減少企業經營風險。
未來,金融監管常態化,企業的信用評級將會發揮更大作用,不僅局限于金融場景,在土地市場、多元化領域等都將發揮作用。(記者孫蔚)